就在一周前,柴达木于我而言,只是地理课本中的一个名词,古老而神秘。现在,它是高山盐湖戈壁滩,是海子留恋的坐标,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在神秘面纱的背后,这块土地的朴素与狂野,展示着它独特的生命力。 7月6日-10日,由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主办,西海都市报社承办的“相约聚宝盆·共筑小康梦——全国媒体看海西”活动举行,我与全国40家媒体的近40名记者一起探秘海西州。 ▲全国媒体齐聚海西州。 今夜我在德令哈我们的旅程是从德令哈开始的。从西宁向西飞行约公里,穿越苍茫的戈壁,就进入了荒漠中的绿洲——德令哈。 ▲德令哈的蓝天。 ▲白云与雪山。 虽然顶着海西州州府所在地的名号,德令哈其实是个小城,约10万人。小城之内,绿树如茵,与城外的黄沙形成鲜明对比。太阳毒辣,气温并不算高,走到荫凉处还感觉有些凉意。外地人穿着短袖而来,可本地人都是一身长袖,女人更是将头脸包得严严实实。 一望无际的枸杞林,医院,还有为牧民而建的温馨社区——陶尔根家园……这一切,都展示着这座西部小城的新面貌。 当然,大家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海子诗歌陈列馆。年7月,海子进藏,经过德令哈来寻找他的“姐姐”,可惜姐姐不在。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原题:日记)。 ▲海子诗歌陈列馆。 8个月后,海子卧轨自杀。 在海子诗歌陈列馆,小城的夜晚聚集了大量的游客。这里每年夏天都会举行朗诵会,一个诗人,一个小城,因为一首诗,而产生了万千的情愫。那些远道而来的旅人,读起“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就仿佛遇见了海子。 ▲在海子诗歌陈列馆,不少游客来此读诗。 九层妖塔已成尘海西州,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比广西还多9万平方公里。在这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注定是一次长远的旅行。 格尔木距离西宁公里,在他们中间,有两座非常特别的小县城,都兰和乌兰。 这两座县城,因为远离荒漠,气候变得湿润,有些草原水草丰茂。 ▲蒙古包和大草原。 ▲草原上的经幡。 ▲草原之上,忍不住放飞自我。 9日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都兰县。这里的“血渭一号大墓”被当地牧民称为“九层妖楼”,如今随着电影《九层妖塔》的传播,都兰也小有名气。可惜因为行程安排,并没有到墓区转一转。 ▲九层妖塔模拟图。 九层妖塔已成过去,都兰人在打造新的传奇。我们去了一个叫热水的地方,这里以前是贫困地。如今,通过发掘草原旅游产业,带动了卓兰景区和海寺花海两个大的旅游景区,牧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约卓兰景区的草原日落。 在卓兰景区,我们吃羊肉、喝油茶、做糌粑。夜幕来临,气温降低,篝火生起。主人唱起动情的歌曲,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跳起了欢快的藏族舞蹈。人们手拉着手,一起跃动,整个草原洋溢着欢乐、温暖的气息。 天空之镜入茶卡风起云展幡漫卷,雨过天晴影像印。在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天空之镜”——乌兰县茶卡镇的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景区。 茶卡盐湖在国际国内高原风光旅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是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选的“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那天去的时候正值中午,太阳火辣,依然挡不住万千的游客涌进盐湖景区。或许是受到了网上攻略的指引,女游客们要么穿着火红的裙子,要么是白裙子搭配红丝巾。如此一致的景象,让人看着欣喜。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像是参加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朝圣。 ▲茶卡的女子。 海西州简介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政于年,现辖格尔木、德令哈两市,都兰、乌兰、天峻三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个行政委员会。常住人口51.6万人。因居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州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之地”),盆地面积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8.76%,故柴达木又成为海西州的代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王冲 值班总编丨莫仁力 值班主任丨罗锐 值班编辑丨易治平 南国早报新媒体出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