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3-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时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要求,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住渝全国政协委员   

具体而言,重庆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切实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严格落实产业禁投清单、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部署和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要求,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持续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污染企业环保搬迁,累计关闭搬迁家重污染企业,超额完成钢铁、煤炭、船舶、水泥等去产能目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统一部署,重庆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推动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

“当前,重庆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但仍然较为脆弱。”委员们在视察中认为,三峡库区属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留不住水,是全国地质灾害最密集、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石漠化、消落区治理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建议

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指导

瞿塘峡云海奔腾。通讯员唐安冰摄

委员们在视察中了解到,当前,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管理体制还存在不少矛盾。比如,生态保护统筹协调、统一监督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部门责任和权力不匹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关系不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义务和责任机制不清等。

在联名提案中,委员们建议加强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统筹指导。恳请从国家层面制定支持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总体要求、阶段目标、量化指标、重点任务等,重点支持重庆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议将重庆作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改革试点,支持重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力求为破除长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分散交叉”“多头监管”先行探路、取得经验。

建议国家层面建立省际间重点区域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机构,统一规划沿江产业,统筹协调跨地区、跨流域的联动治理,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工作指导,推动各省区市步入共同打造长江生态屏障“大保护”时代。

同时,联名提案吁请,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重庆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快推动渝东北、渝东南和大娄山生态屏障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点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

支持重庆璧山等区县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点支持在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创新生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打造绿色惠民和绿色共享品牌等方面的探索试验,争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加大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资金投入。将重庆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对重点生态修复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重庆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方面改革创新,有效拓展生态环保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生态环保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长江经济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突出沿江流域各地主体责任,强化中央财政奖励引导,深化异地开发、技术援助、解决就业等补偿方式,有效调动长江上游省区市流域治理积极性。

五省区市代表委员

共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

启动长江全域湿地保护行动

重庆日报记者戴娟李幸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长江上游之肾’和‘中华水塔’的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呼吁,应启动长江全域湿地保护行动,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张洪建议,应尽快启动长江全域湿地保护行动,在长江上游建立湿地联盟,启动湿地重大修复与湿地恢复,树立“山河湖海”流域一体化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制定长江上游流域湿地分区、分类、分级保护和绿色发展战略。

  

同时,应推进长江上游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把湿地生态产业与乡村经济发展、湿地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实施流域区际间湿地生态补偿,有效调动长江上游省区市流域湿地治理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

探索建立跨省水环境补偿机制

四川日报记者熊筱伟

四川生态资料图。(四川日报供图)

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水污染治理是一个关键问题。四川省境内有两条长江主要支流——沱江、岷江。如何让“一江清水向东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建议,国家能否以嘉陵江试点,建立跨省水环境补偿机制,流经省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监测数据共享、重大项目会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推动形成“谁改善(水质)谁受益,谁污染谁赔偿”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市长郭大进:

推进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云南日报记者左超

云南生态图片。(云南日报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市长郭大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设和维护好金沙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云南乃至国家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和今后,昭通要大力推进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河长制”实施,积极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努力把金沙江流域建设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载能产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开发带。积极推进金沙江黄金水道建设,服务地方和流域沿线省区市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德令哈市副市长金花:

誓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青海日报记者孙海玲

三江源头湿地美景。青海日报记者晁生林摄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副市长金花表示,青海作为三江之源,担负着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视察青海时指出,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誓让“一江清水向东流”,让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生态之窗”。

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敖刘全:

筑牢长江源头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日报记者常川

青藏铁路上火车驶过安多县措那湖。(西藏日报供图)

“近年来那曲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那曲建设。”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敖刘全在接受采访时说,长江源头80%的水来自格拉丹东的冰川,为了切实加大格拉丹东冰川保护,那曲地区果断放弃了实施旅游开发的念头,实行封闭式保护措施,并在每年财政收入中支出20余万元用于长江源头生态保护工作。

大家都在看不到字!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附最全图解)提高个税起征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降30%……厉害了,我的国!两会?重庆声音|重庆代表团全团建议提了啥?一起来看看!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戴娟李幸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主治白癜的中心
白癜风诚信医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