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青海省德令哈市乌兰干沟村王生忠

产业脱贫故事

德令哈市柯鲁柯镇乌兰干沟村有一位身残志不残的贫困户,他叫王生忠,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全家共有5口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年毕业于青海医学院,现就职于海西蒙古医院。二女儿在河北唐山铁道科技学院上学,老三年考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家庭人口多,学费负担重,王生忠和妻子既要照顾孩子上学,又要操持家务,外出打工多有不便。以前,王生忠一家人一年到头只能在自家的农田里苦熬,即便这样,生活也是紧紧巴巴的。年的年人均收入只有元左右,全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发展特色种植

养殖稳增收

在联点单位德令哈市民政局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作为稳定增收的主要措施。王生忠家有耕地12亩,原来全部种植小麦,但因市场原因,卖不上好价钱。年,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小麦和青稞各6亩,加上王生忠全家起早贪黑精心管理,当年年底以每千克2.6元的价格卖出青稞千克,光这一项就多收入了近元。以前他家也养过牛,因为规模小,收入很少。他又从农商银行获得了元的贴息贷款,购买了3头母牛和60只羊,为了让这些牛羊早些有收益,王生忠连睡觉都搬到牛羊身边,科学合理调配饲料。晚上自学牛羊养殖和防病技术,白天打草送奶,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间断,一个冬天下来,鲜奶的收入就达到元,育肥羊出栏60只,净收入约1.2万元,这让一家人很高兴,种植、养殖业成为王生忠家里经济收入的稳定来源。

安居乐业

产业扶持稳定增收

年,通过国家危旧房改造项目王生忠家获得了2.5万元的建房补贴,修建了四间共80米的砖混结构新房,告别了以前的土坯房,终于解决了后顾之忧,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愿望,进一步增强了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希望,提振了摆脱贫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年,经过市扶贫部门和镇村的对接,与德令哈市恒欣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将省里下拨的每人元共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该公司。到年底,按照合同约定,拿到了分红资金元。年,到户到人产业发展资金按照本人意愿发放到户,王生忠家又购买12头猪,出售7头猪,收入达到了1万元。年,王生忠加入了林业管护员队伍,也像工薪族一样上下班、领工资,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常常拖着残肢在责任林中巡视,按照要求灌溉,清理杂草枯枝,检查火灾隐患,一年就领到0元的护林员工资。

扶贫先扶志

教育扶贫挖穷根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市民政局结对帮扶同志多次深入到乌兰干沟村了解王生忠家的生活情况,和他们两口子拉家常,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出路。村里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们还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一家人从思想意识深处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主动强化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他和妻子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巨大转变。王生忠身患残疾,家里还要供养3名学生,负担很重。在河北唐山上大学的二女儿获得了三江源教育补助资金元,上高三的小儿子也得到了贫困家庭子女补助金元,扶贫局发放了雨露计划贫困大学生资金元,市残联实施的残疾人助学补贴又为每个孩子每学年补助元,共计元,直到孩子毕业。同时为正在上大学和中学的孩子申请到每月元和元的生活补助。镇政府还协调解决了0元的临时救助。这些救助金无疑是雪中送炭,确保王生忠家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通过年一年的精准扶贫和后面三年的巩固提升,全家五口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5元,远远超出了元的脱贫收入标准,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王生忠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走上了致富路。我们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感谢大家的帮助,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够过上小康生活!

来源:农业农村部扶贫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