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9月21日,援青干部徐文因参加浙江省经信厅的对口支援干部培训班回到杭州。刚好赶上中秋国庆节,结束培训的他匆匆赶回衢州与家人团聚。

徐文,今年46岁,开化人,工作于衢州市资源规划局,现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年8月3日,徐文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工作生活整整四十五年的衢州,远赴三千公里之外、海拔三千多米的青藏高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青工作。

弹指一挥间,徐文援青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间,有付出,有收获,也有牵挂,有愧疚。

去年他接到组织通知的时候,由于机构改革刚刚调整了工作岗位,从开化赴衢州任职。爱人也到衢州入职不久,儿子即将升入高三毕业班,年迈的母亲孤身一人远在老家,在这节骨眼上,他却要独自一人远赴他乡,心中有万般不舍。但稍许的挣扎、犹豫、纠结之后,他便义无反顾地出发,一路向西。作为组织上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他深知,组织上需要他,他必须勇敢地站出来,一切服从组织安排,这是纪律。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徐文的父亲曾援藏三年,在拉萨四中任教。徐文说:“早年父亲在世时,我常常听父亲提起高原环境的严酷、艰辛和不易,而且父亲在西藏工作时,我刚大学毕业不久,还曾独自一人坐着火车去看他,当时一入高原,高反得厉害,那段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但未曾想,28年后的今天,我又接过他的衣钵,来到天苍苍野茫茫的青藏高原再续高原情,或者冥冥之中,我的身体里流着的就是高原的血液和情怀。”

徐文参加的是省第四批援青团队,挂职的岗位是海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先后分管城市管理和高原美丽乡村、造价、档案及工会建设等工作。同时,还在浙江省援青指挥部担任工会主席、办公室副主任、项目组副组长、总联络员以及德令哈工业园副主任,主要负责工会、办公室后勤保障、招商引资、飞地经济和省州联络等工作。

“在其位,谋其政”,徐文赴海西州后,即积极开展工作。他认真调研,及时出台完善办公室车辆使用管理办法和规范采购渠道等,加强指挥部的后勤保障工作;他用足用好工会平台,多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注重创新活动方式,为援青干部人才尽可能提供温馨的组织关怀;他利用长期积累的一些先进工作理念和经验,在提案议案办理、城市管理、新农村建设、“最多跑一次”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他全力推进指挥部招商引资及飞地经济工作,参与组织筹划了海西(温州)经贸系列活动等,共计签约合作协议30余个,协议投资30多亿;一年来,组织多起捐赠活动,捐资捐物20余万元,为海西州挂联单位、联系村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为全面脱贫致富夯实扎实基础……

海西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市,因“海子的诗”而闻名全国。海子在《以梦为马》这首诗里感慨:“面对大海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惫。”徐文说:“在无数个疲惫不堪的夜晚,我常常默念这句诗来警醒自己,绝不可年华虚度。我想,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一定会留下我们的印记,这个印记不是苍白空洞的语言,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实实在在的项目、实实在在的感情。”

徐文因组织海西干部培训、到省厅对接工作、联系招商项目对接企业等,一年来,不断往返在浙江,海西,西宁等地,共飞行40余次,里程超5万公里,但回家探望家人却仅有三次。对于家人,他思念又愧疚。徐文说:“我没有好好陪伴他们,尽到一个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有时候很远、有时候很近,有时候飘来青海的云,有时候吹去浙江的风......我从不恨时光匆匆,但只愿你出走三年,归来仍似少年”。

一年前,徐文的儿子为他写下这首送别诗。但一年来,徐文已是白发频添、牙床松动,看来“归来仍似少年”,已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在援青的一年间,徐文在工作之余就是看书和写日志,他曾写道:“开化是我的根,那里有妈妈和亲人;杭州是我的希望,那里有儿子和未来;衢州是现在,那里有我的爱人和家;现在加上了‘德令哈’,这里是我的工作及三年的光阴。”

国庆过后,徐文将返回青海继续开展工作。他说:“援青这一年,我遇上了最美的风景和自己。接下来,我会牢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在援青工作中不断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一心一意当好‘二代援藏人’!”

终审:王春俊

审核:朱定

图片来源:徐文记者编辑:周立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