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德令哈市柯鲁柯镇金原村于年3月建制,位于镇政府西南1公里处。全村现有村民户人,有汉、蒙古、藏、回、土等民族。耕地面积亩,主要种植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藜麦、青饲料等。村“三委”班子健全,村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3名、交叉任职1名,村监委会成员3名。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花卉种植为主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3.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以前,金原村主要收入依靠种植小麦、青稞、油菜“老三样”,收益较低,“种一年地不如外出干仨月活”,村民外出打工居多。是出了名的“烂杆子村”,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贫困依旧,落后依旧。年,金原村被确定为德令哈市建档立卡贫困村。 而今的金原村已不再是曾经落后的小村落,年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启动以来,海西州按照“一年清零、两年提质、三年做强”三个阶段,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金原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村“两委”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在其他村还没有“大步走”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小跑”,全体村民从年的人均年收入元到如今的万元,实现了“翻番”。金原村为我们上演了一个村庄华丽变身的奇迹,这些年来,他飞速发展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动因?又有什么秘诀? 一、把支部建设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金原村提出“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统一思想“聚合力”。教育引导党员、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头脑,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固定每周一个主题,利用晚上时间学习农业农村及经济发展、管理知识,分析村情民情,共同商讨经济发展方法措施,使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夯实基础“聚人心”。严格“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两委”座班等制度,先让“两委”成员聚起来,带头坚持落实制度规定,村里的事摆在桌面上,逐渐步入了正轨。储备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严格执行发展党员计划。年,确定3名积极分子和1名发展对象,发展党员1名。同时,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逐步参与村级事务,增强村支部的活力。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支部战斗力显著增强,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三是强化储备“聚活水”。金原村在选拔推荐上下真功、培训教育上出实招、健全机制上动真格,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目前,金原村储备干部7名,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2名,委员后备干部5名。其中党员4名,女性1名,本科学历1名,初中学历4名,高中学历1名,大专学历1名,35岁以下3名。 二、把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为村集体和老百姓创造可持续的收入”,如何改变产业支撑乏力的现状,是摆在金原村驻村工作队和“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是思路“灵光乍现”。创建苗木花卉产业基地源于尹书记和村长王玉云的一次机缘巧合。年7月的一天傍晚,两人吃过晚饭在市区散步,看到工人正在广场上摆放盆花花堆,一打听才知道这些盆栽花都是从西宁拉过来的。两人一合计,觉得金原村可以试着搞盆栽花卉培育。随后,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发现,德令哈地区还没有一个村或是私人培育盆栽花,种植技术要求不高,市场需求量又大,每年有3个月的花卉展示期。二是初步“构建蓝图”。尹春财和王玉云专程到西宁市湟中县惠田生态园考察,系统学习花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在多巴镇阳光花卉种植基地了解大棚种植、花卉包装、销售、永生花制作等技术。尹书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棵花苗一块七,除去运输费、培育费和后期管护费,每棵能赚5毛钱,20万棵净收入就是1万元。村里有了集体经济,就有钱给村民办实事,“我们想着用这笔钱为全村群众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资助贫困家庭、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收获“第一桶金”。年,德令哈市“清零”工程领导小组决定将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投资修建的9座温室大棚移交给金原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金原村启用21.7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与企业签了订购合同,购买了20万株耐寒、耐热、耐碱性花苗,并与市城管局达成销售协议,当年盈利达22万元,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如今,金原村的花卉种植基地已经颇具规模,拥有9栋花卉种植大棚和10多种花卉品种35万盆。四是探索“多元模式”。花卉种植要到每年3月份才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左右,而这段时间正好是大棚的空闲期,恰好可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年11月份,金原村种下一棚羊肚菌,黑压压的成片薄膜下一株株还未成型的羊肚菌从地里冒出了白毛毛。王玉云说:“羊肚菌已经和西宁的一家公司签订了协议,只要成功了每亩能多赚元”。 三、把改善民生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产业发展起来,归根结底要改善民生。加快改变村庄面貌,提高支撑发展的能力,聚力乡村振兴。一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按照“农村城市化、村庄社区化、村民居民化、住房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示范效应好、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团结示范村。村民每户只交款1.6万元,就可住上户型为80平方米的安居房,彻底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同时,协调市住建局新建盏路灯,完成了全村亮化建设;实施金原村人饮管网改造工程,实现了全村24小时供水。二是积极落实医保兜底。从年实施贫困人口就医“一免七减”医疗精准扶贫“十覆盖”政策,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建立参保专项补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从年开始每年由村集体经济代缴医疗保险元,参加医疗保险率为%。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以“4+3+3”分配模式为前提,40%用于花卉后续发展,30%用于村级建设,30%用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村级公益事业,同时,为五星级文明户标兵进行奖励,鼓励全村村民学习典型,签订《乡风文明承诺书》份,形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听党话、跟党走”的良好风尚,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3月初,金原村和大连一家园艺公司的40万元苗种供销合同成功敲定,预计3月20日满载着苗种的货车就拉到村口,种在那9栋花卉大棚里。一盆盆嫩绿的花苗将开出艳丽的花朵,在装点街道广场、扮靓城市的同时,也为金原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