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难忘的哈拉湖,告别了金色的世界-德令哈,今天我们继续一路向西,目的地是Km外的花土沟(茫崖行政委员会),这将是我们进入新疆前停留的最后一站。 按计划,今日的重点是G国道上,位于东台吉乃尔湖与西台吉乃尔湖之间,国道南侧的水中雅丹地貌。距离德令哈市大约Km。 从德令哈市离开时,乌云密布,上到S20德(令哈)小(柴旦)高速后,更是下起了雨,时大时小。我们的心情也如同天气似的有些阴郁。 行前通过各种资料了解的水中雅丹神奇地貌对我们有着无限的吸引,可是万一下雨~~~~ 心里面开始各种烧香念佛。 科普时间 插播一个中国的“超级工程”——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德令哈地区日照时长,远超全国平均值,因此特别适合太阳能发电。 而这种“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问世不过三四年,世界领先。中国的第一座(全球第三座,亚洲首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就在德令哈市西边,德小高速北面大约二三公里的戈壁之中。 简单的讲就是众多的反光镜把阳光集中到一个集热塔熔盐吸热器上,熔盐吸热器吸热后温度上升至华氏度,被加热的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被存储下来,当需要发电时,熔盐罐中的熔盐与水换热产生过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以下三图是从网上找到的德令哈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图片 继续开车 德小高速的尽头,是小柴旦湖,高速紧贴湖边经过。 行前做了路线规划,很准确的找到了下道点。简单的说就是:下道点在一个简易WC旁边!!! 在临近湖边的位置,有座简易房子,房前立了个牌子:收费进入。 牌子旁边必须有位大哥~~ 跑了两千多公里,不能白来啊,问问多钱儿呗~每车20元。 行~完全可以接受 小雨一直未停,下道前还是稍微有点儿担心,积水+泥泞,怕陷车。 还好砂石路还算很坚实,有惊无险。 走到湖边儿,一种类似海边的咸腥味扑面而来, 勇敢地用指尖儿蘸了蘸、尝了尝, 咸的~~~ 雨越下越大,湖面水汽太重,严重影响视觉效果 “小柴旦遗址”,百度说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辖区小柴旦湖南岸。 年6月在湖滨阶地砾石层中发现旧石器遗物多件,主要有刮削器、雕刻器、钻具、砍斫器等,均为打制。据碳14测定和地层对比,这批石器的年代距今约3万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物。它的发现表明,在晚更新世气候条件较为有利的时期,今天不宜人类生存的青藏高原同样有人类活动。小柴旦遗址是青海省境已知有地层根据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当时的人所处的时代属于远古文化的新人阶段,原始人群开始逐渐被母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离开小柴旦湖,距离水中雅丹大约还有Km。 此后一路“笔直” 虽说前后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都没有其他的车,但是还得说,小心驾驶! 这种路实在容易滋生瞌睡虫。好在我们是俩车,时不时在台子里唠唠嗑儿、逗逗闷子,要不就互相超车、拍照。 还有一种情况要千万小心:抽不冷会有自驾者把车放路边,人趴在道中间凹各种POSE拍公路片。这是非常吓人的!!!接近百公里的时速,等看到前方路况,已经不远了~~~ 道路两侧逐渐开始呈现极为明显的雅丹地貌 划重点 雅丹地貌 20世纪初,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的土丘地貌,当地人称“雅尔当”,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 雅丹地貌现在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中国的雅丹地貌区域有大约20处,其中最美的雅丹地貌有三处: 最瑰丽的岩石雅丹,新疆乌尔禾; 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新疆罗布泊三大雅丹群之一); 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以下三张是网图 我们今天要去的,却是世界上惟一一片在水上的雅丹地貌——青海涩北水上雅丹地貌群,也有称之为“鸭湖雅丹地貌群”。这里的水源于昆仑山鹤托坂日雪山和布喀达坂雪山,汇集到东西吉乃尔湖湖畔,经年累月,湖水高涨,包围了纯陆生的雅丹地貌。 行前查阅到了水中雅丹在G国道上的大致下道点位置——东台吉乃尔湖一直在左手边,右手边会经过N多个通讯发射塔,某一个的正对面,即G国道的左侧(左手边),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道点,一看便知。 当我们抵达这个下道点时才发现,真不用那么费劲!这里已然被开发了! 下道点处立着一扇大大的铁栅栏门,虽说还在建造中,但是已经可以看出,这是未来景区的入口!这是未来留下买路财的关卡! 下道之后,我们不是按照景区规划的简易路行驶,而是在硬化的沙壳路上直奔目力所及、两公里之外的水边。 还要特别说一点,从德令哈市出发后,一直纠结的天气状况,已经不是问题了!!! 云开雾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上视频 水平视角 费牛劲攀爬上上图右侧那个大石头后的视角 飞机上升几百米后的视角 万舰出海 龙脊出水 继续视频 返回路面继续前行,依然是空旷平坦的路面 偶尔摆个拍 最经典的水中雅丹周边十数公里,都是这种地貌,绵延不绝 离开水中雅丹不久,就是西台吉乃尔湖,该湖是一个以锂为主、伴生钾硼铁资源的特大型盐类矿床,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因此周围林立着很多不知名的大工厂,大型运输车辆也陡然增加,让G国道突然热闹了起来。 这湖还有一个特点,G国道从湖的中间穿过,南侧的湖面呈现绿色,而北侧则呈现出蓝色。 我们当日的运气不是很好,应该是下过雨的缘故,穿湖而过的道路相当的泥泞,加上重型车碾压出的车辙,路面相当的滑,如同在泥地里行驶一样。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前后无车、路面又较宽的地方,打算下车拍照,结果刹车时四轮同时打滑,尽管已经打开四驱,但是就如同在冰面上一样车还是侧滑(全是泥,全是泥),停下的时候离道边儿不过一米多了,再滑下去,就要掉湖里了。吓出一身白毛汗!并且双向车道上还不时有重型大卡车经过,太危险、太危险。 道路边缘是厚厚的泥 拍照的打算就此放弃,继续赶路。
我们今日的目的地,有一个很美的地名“花土沟”。 第一次听这个名字,可能会想这里是四季飞花,土壤肥沃,世外桃源,但到了这里才知道,花土沟没花也没草,只有土和沟,人们来到这里,只是因为地下有石油。 科普时间又到了 汉代,羌族在此居住,曾建立若羌国。西晋时,为吐谷浑属地。隋大业五年(年),隶属鄯善郡。唐龙溯三年(年)后,属吐蕃国辖地。宋代,为撒里畏兀儿属地。明朝正德七年(年)后,属蒙古族诸部辖地。清朝雍正三年(年),为青海蒙古族左翼盟和硕特部西右中旗(俗称台吉乃旗)尕斯陶海牧地。民国35年(年),属都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属茫崖工委、茫崖镇。年12月26日,青海省正式批复设立花土沟镇,年3月1日成立花土沟镇。 花土沟最有名的山是油砂山,因油砂露头而得名。年5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地质测绘专家周宗浚、关佐蜀等知识分子,怀揣工业救国的信念,带领14人、50峰骆驼,来柴达木盆地勘察探矿。他们从敦煌向柴达木盆地挺进,经过5个多月艰难跋涉,才到达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尕斯湖畔。途中,骆驼因饥渴劳累死了17峰,随队人员有的因吃不了当时那种难以想像的苦,也离去了大半。剩下的几个人坚持在湖畔的荒山进行勘察,就在这里,他们在一座山上发现了米厚的油砂,勘探队员们激动地把这座山命名为“油砂山”,向世人宣告:柴达木有石油! 年,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新中国急需石油,国家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决定对柴达木盆地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从此,青海油田掀开了勘探开发的历史。年6月1日,青海石油探勘局在西宁正式成立,盆地揭开了大规模油气勘探的序幕。年12月12日,柴达木盆地第一口深探井——油泉子构造泉1井钻获工业油流。年4月,勘探局机关由西宁迁至茫崖,随后又相继在茫崖成立了钻井处、地质处、水电厂、机修厂、器材处、医院等机构,以茫崖为中心的敦煌-茫崖公路、茶卡-茫崖公路和冷湖支线公路全线贯通。当时条件有限,职工基本都住帐篷,最多时达多顶,住着1.4万多名职工。后来随着勘探重点东移,“帐篷城市”收缩为油田职工的食宿站,现被称作老茫崖。从年到年,花土沟的尕斯库勒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亿吨,至今仍是青海的主力油田。 油砂山下,G国道旁,西距花土沟镇十几公里,矗立着油砂山烈士纪念碑。这是由油砂山探区党委为纪念早期勘探开发柴达木盆地牺牲的先烈而建的。感叹岁月,淡淡忧伤~~ 花土沟,是进入新疆界之前最后休整的一站。 明日将翻越阿尔金山进入南疆。 tobecontinued……………… 请长按照片并识别图中治愈白癜风偏方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