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世代居住的蒙古族群众为海西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德都蒙古文化中就包含着蒙医这一项,作为蒙古族独特的医疗技术,蒙医正骨疗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今天,我们来到德令哈认识一位蒙医正骨疗法的传承人。

蒙医正骨疗法,是历代正骨医家们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治疗各类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骨科疾病的医疗方法。蒙医正骨疗法具有简练、便捷、临床效果好的特点,只有经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与刻苦锻炼,才能掌握其真谛,达到“机能于处,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治疗时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内在作用,保护人体骨骼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器官的自愈能力,使伤折部位及早愈合,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生活在德令哈的陶巴特尔,是蒙医正骨疗法和脑震荡复位术的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开始学习蒙医。

陶巴特尔蒙医正骨疗法第四代传承人:我跟着我的父亲学的,从小就是,十三四岁,跟着父亲,到牧区那时候交通也不方便,好多跌打损伤的人,在牧区上别人就叫父亲去看病,那时候我每次都跟着他去看。那时候看有骨折病人和脑震荡的病人,那时候跟着可以说受了父亲的影响,也爱上了民族医学。

蒙古族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牧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意外导致骨折、脱臼等情况发生。以前每每跟随父亲走进牧区,看着父亲使用蒙医正骨手法,将患者错位的骨头复位治疗痊愈,这让陶巴特尔感到十分神奇,同时也在他的内心中埋下了救死扶伤的种子。然而看似简单的蒙医正骨手法,实则深含奥秘,在陶巴特尔学习的过程中下了不少功夫。

陶巴特尔蒙医正骨疗法第四代传承人:在学习当中,有些手法很难学,比如说骨头断了,他必须要有手感,摸出来哪个地方,主要靠手法,比如说骨折,骨头是齐齐的断了还是劈开了,这个必须要用手法摸出来。每次治疗病人我抓着,就看他的手法,怎么复位,尤其是关节脱臼、脑震荡这些。看着父亲也很自然的,我就有决心,好好学吧,看父亲年纪都大了,反正他是挺自豪的一个人,很多人尊敬他。他说别害怕,别紧张,慢慢来,我也是从小开始学的。后面就跟着父亲,父亲也是手把手,传下来的这个学医。

蒙医正骨疗法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物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六个步骤。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也考验着医生每一次出手摸骨的经验。耳濡目染,父传子承。父亲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的潜心研究,十几年如一日,陶巴特尔逐渐学到了蒙医正骨疗法的技艺精髓。在年,陶巴特尔在德令哈开办了首家蒙医正骨疗法治疗室。

陶巴特尔蒙医正骨疗法第四代传承人:现在,我开这个店的原因就是,现在这个医学也特别好,有更好的医疗设备。我进了点腰椎和颈椎的牵引器,还有x光透视机,现在比以前更方便些。这个技术和以前手法配合在一起,效果更好。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断重新认识蒙医正骨疗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及治疗仪器,辅助蒙医传统精湛技艺,不仅能更准确的掌握患者的病情精准治疗,实现现代医学和传统疗法的有效结合,也丰富了传统的蒙医正骨疗法,在传承与发展面前,陶巴特尔眼中流露出的是坚定的信念。

陶巴特尔蒙医正骨疗法第四代传承人:这么好的一个学业不能停,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到我这不能断,如果是别人想学的话,我也会传下去。

作为蒙医正骨疗法的第四代传承人,陶巴特尔说自己将传承父辈的医术医德,把救死扶伤,减轻病痛作为自己的责任,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蒙医、学习蒙医,把德都蒙古文化中的蒙医正骨疗法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让这一民族医学技艺能够长久的造福于人民。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希望像蒙医正骨疗法这样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得以传承和发扬,为百姓造福。

来源:青海经视

编辑:琴琴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百姓1时间》栏目-

青海经济生活频道招商-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