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来奔波于柴达木辽阔浩瀚的大漠戈壁,从点点滴滴的情感积淀中,让人越来越强烈地产生一种直感,在凭借各种富集的资源,成就了柴达木享誉遐迩的“聚宝盆”美名之外,柴达木绝对拥有一座化于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富矿”,那就是长久生息在这块广袤家园里的各族群众,矢志追求“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积聚起来的信念之“矿”,精神之“矿”。 事实上,在柴达木日益前伸的发展脚步中,在岁月更迭中日益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的“矿藏”,赋予了这块土地不竭的活力,赋予了这里的各族群众依靠民族团结进步凝聚力量、拼搏求胜的动力之源。数载创建,逶迤而行,托起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跻身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饱含着民族团结进步不懈创建释放的经久不衰的巨大能量。 籍此能量,海西经济在循环往复中打通了“周身脉络”,为改革铺出前行之路,无一不与日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相连。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品质生活的新发展理念,在海西各族群众心田上深扎根须中,为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集聚了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活力要素,柴达木特色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才得以迸发新希望、焕发新成效,从而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持续健康之路。 籍此能量,海西州在“底气”十足地喊出了要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之后,年先声夺人,已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脱贫的决胜“抢滩”之役,继而向率先建成小康策马挥鞭。伴随着海西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在使全州脱贫攻坚走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的同时,彰显的是海西州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外化的力量。 籍此能量,依托生态特色资源,让曾经的戈壁荒滩摇身变成枸杞林、藜麦园,在挡风固沙的同时,为各族群众在家园中托起“绿色银行”,以此为“砖瓦”,筑起青海西部“绿色长域”;沿着昔日驼道,找准定位,敞开大漠胸怀,扑入“一带一路”,打造青海向西向南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这一切,无疑都是源自追逐民族团结进步带来的“最好的安排”。 来源:青海日报 —如果喜欢,快分享到朋友圈吧— 青海海西在线网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