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海子诗歌27首 于坚谈海子之死 臧棣:海子寻找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 西川:海子走向绝路的七种因素 6知名诗人评论家论海子优缺点 王家新:海子的思与诗之途 海子离伟大隔着一千个赵丽华??(下) 知乎热议:"海子是否被严重高估了”"他的诗是否只是一个北大背景的精神病患者的狂乱抒情?” 这首抒情短诗〈〈日记〉〉,写于年6月27日,从诗后面的小注可以知道,这是海子第二次坐火车去西藏,经过青海省的德令哈市时,自己的所想所感,写的情真意切。全诗采用了日记这种便于抒情的文体,以一个来自异乡的“弟弟”的那种怯弱而朴拙的孩子口吻,同“姐姐”真情告白,如泣如诉。 全诗共分成四小节,感情层层递进。如果说第一小节仅仅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即夜色笼罩,我只有戈壁,我在德令哈的话,那么第二、三节就是直接进行抒情了:“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到最后这种抒情更是达到了顶点:“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时海子的复杂心绪。 他曾经两次去西藏,一是为自己的长诗〈〈太阳〉〉寻求创作素材,获取灵感,也是为了摆脱情感的纠缠和苦闷。作为全诗的中心词是“姐姐”,“姐姐”既是自己的倾诉对象,也是诗歌中的一个意象,她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此时海子在个人终身大事上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内心的伤痛还隐隐存在,但他追求太阳的信念更强烈了。“姐姐”既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情人,已经分手的情人,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美好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仰,甚至招致自己如此痴狂于诗歌创作的冥冥之中的东西。通过“姐姐”这个意象,更好地直抒胸臆。与“姐姐”倾诉交流了一段时间,自己再也不感到荒凉了,精神得到了慰藉。原来“荒凉寂寞的戈壁”也变得美丽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从此可见海子此时内心的孤独真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一种唯美的境界,他独自享受着孤独和寂寞的如此美丽。 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的《日记》也毫不回避的透视了这一现象。相对说来,海子更孤独些。当然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 他认为,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他的另一首《在昌平的孤独》,对孤独的认识也是很别致的:“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风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放在泉水中/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 海子——《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年7月25日火车经德令哈 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表面上他孤独,但他通过写诗,构建着诗歌大厦,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写的越是明澈,内心越是孤独。海子是一个文学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他曾几次彷徨在自杀的边缘,最终还是搭上天梯(火车道轨)去了遥远的天国,追逐心中的太阳、麦子和情人去了。时代及海子个人的性格注定了海子只能是短命的一颗彗星,虽短暂,但光彩熠熠。美国人西尔维娅.普拉有句话“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那些他爱过的女性 小武第一次出现在海子宿舍,大伙揶揄他:“行啊,有女孩儿了。”那年海子20岁,小武是外语系大一新生,身材玲珑,活泼伶俐,通得人情世故。关于他们的相识,有个甜美的传说:海子上课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小武站起来答“海子”,引来哄笑和一段恋情。没有人确认这个说法。在他们相恋的—年,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愉快的爱情诗。有个同事记起政法大学发生过一起跳楼事件,小武得知后万分紧张,误以为是海子。临近毕业,他们分开,她去了南方。之后出现了小刘,一位昌平文化馆的朴实女子,她到西环里参加了几次聚会,便经常留在这里洗衣做饭,时间不长,又不见再来,孙理波问起,海子敷衍说:“她总想成家。”年末,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悉数搬离西环里。那群文艺青年恋爱的恋爱,成家的成家,海子每逢春节回家,父母都催:“该谈亲了。”他闷声不答。孙理波也忙着结婚,新房刷墙时,找海子帮忙,向来温和有礼的海子没刷两下,怒了:“以后有这种事别叫我!”孙理波事后一想,海子大概不想接受这个小团体的疏远与解体。那年8月,诗人唐晓渡在拉萨遇到已经云游了半个多月的海子。诗人一平与海子同行,两人背着大包,讲起一路蹭火车的经历,十分欢快。一平讲,有时海子也叫人吃不消,夜里在小旅店抽烟,把被子点着了,差点被人赶出来。他们在拉萨途经玛尼堆,每人都拾了些碎片,唯独海子一定要背两尊巨大的石头佛像。西藏之行还有个小插曲。海子结识了一位西藏女诗人,第一天谋面,海子就表达爱意,西藏女诗人当他是个小孩。几天后,海子又深夜到女诗人家喝酒,入夜要求留下,女诗人愠怒着把他撵走。海子的友人猜测,这大约反映了他对雪域高原的迷恋。海子同时期写下这样的诗句:“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下面这首《四姐妹》写于年2月23日,离海子离世的3月26日只有一个月,写的正是他生前爱过的四个女人: 四姐妹 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不和陌生人一起来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不和鸟群一起来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年2月23日 海子的爱情“海子一生爱过4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西川)。年刚刚任教的海子在课堂上认识了哲学系的大二女生波婉,波婉表达了对海子诗歌的崇拜与对他的爱恋,不久之后两人成为恋爱关系。波婉是海子的第一个女友,也是对海子影响最深伤害最大的一个。波婉给了海子巨大的创造动力和精神上的鼓励关怀,他的很多诗歌都是为她而作,以海子为名发表诗歌就是波婉的建议。利用表兄雁南飞的关系,海子初期的很多诗歌都发表在内蒙古的《草原》、《诗选刊》等杂志上。波婉出生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不同意她和“贫穷”的海子的交往,并加以干涉。在这个时期,波婉也变得现实和客观,她憧憬美好的物质生活劝戒海子放弃长诗创作,而这一切是海子所不能做到的。在忍受家庭及未来的双重的压力后,年11月18日,波婉与海子正式断绝了关系。诗芬,昌平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昌平县文化馆的辅导课上相识,海子是文化馆所请的辅导老师。诗芬对海子充满了敬佩和崇拜,由此而生深深的爱恋,在海子失恋的日子里她给了海子莫大的精神安慰和生活关怀,这让海子很是感激,他觉得自己应该接受诗芬的爱并且努力的去给诗芬爱,为此他写下《献诗——给S》。但是海子一直认为诗芬只是生活上的关怀者而不是他想要的诗歌的好知音,这期间他还一直和安妮相见,这触痛了诗芬的心。于是她向海子提出了结婚的请求,但是海子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去答应下来,最后诗芬烧毁了海子写给他的诗,离开了海子。安妮,四川达县人,同时期就读于北京一所医科大学,在校期间与海子探讨诗歌,对海子生出由衷的崇拜和爱恋,但是一直未能表达出来,这个时期的海子也未能发觉安妮对自己的感情。后安妮回达县工作,结婚生子。在海子与波婉的感情破裂时骆一禾告诉了海子安妮对他的感情,海子后悔莫及,在他的心里安妮才是她诗歌上的知音精神上的知己。他一直对安妮说:“你本该是我的妻子”。在海子的几次流浪中,他几乎每次都要到达县去看望安妮,也时常特意去看望安妮,每次两人相见都是幸福与痛苦交加,他们一起谈论诗歌,完全像恋人般。后来,两人的事情被人知道包括安妮的丈夫,在一次安妮与海子的外出中,安妮险些丢掉了女儿的性命,悔恨不已,于是她劝海子不要再找她,海子痛苦的答应了。白佩佩,青海德令哈人,与海子同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同住在昌平校区。她是一个30多岁的成熟女人,也有丈夫和儿女,她喜欢诗歌也时常和海子探讨。海子称呼她为佩姐,海子被她成熟的风韵、练达的气质、矜持而又娴静的气度所深深吸引,对她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心情不好会找白佩佩诉说,他很写诗给白佩佩,白佩佩给他精神上的鼓励与兴奋,一直称呼海子为“傻弟弟”的白佩佩也渐渐对海子产生了一些爱恋。海子把白佩佩看做姐姐、情人、精神上的寄托、生活上的导师、创作上的朋友,后来中国政法大学整体搬来新校区,海子对白佩佩的感情也被周围熟悉的人知道,这极大的影响了白佩佩的生活,丈夫对此发觉并且毒打,白佩佩劝海子不要来找她,海子也只能放弃。还不得不提到另外两个女人,同村的女孩芦花和西藏女诗人兼学者、作家李华。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村庄〉),海子每次回查湾碰见芦花都不禁感叹,他要是不上北大多好,那样就可以做一个乡村教师和乡村姑娘恋爱,一起坠入爱河,这是衷情于乡村的海子另外一种理想。 海子迷恋西藏文化,在与女诗人李华的交往过程中,海子获得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为此他特意到西藏看望李华,此时沉迷于太阳诗歌创作的海子甚至在半夜敲开李华的房门,要求在李华的房间呆一晚上。被拒绝后,海子和朋友离开的路上,途经德令哈,写下了《日记》。一般认为,《日记》是写给白佩佩的,但不好说海子当中脑子中想的到底是白佩佩、李华,还是别的什么人,或者这两个人的合体。 海子和他的情人 文/宋世安 周玉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下面简称《面》)好比一根从燎原的《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下面简称《扑》)里掰下的肋骨——如果说燎文是一个气势恢弘的男人的话,周文则是含情脉脉的女人,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行文都渗透着海子一生苦难的诗意。 作为诗人的海子,他的诗歌生命与他生命中出现的几个女性是分不开的,生养他的母亲操采菊且先不说,另外还有5个女孩或者说女人,曾经在海子流星般消逝的短暂生命中出现过,闪烁过。海子曾经为她们动过情,写过诗,曾经因为她们而快乐过,伤感过……他诗歌的一生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6个女人,连他自己也丝毫不忌讳说出自己诗歌生命与女人的关系:女人(当然特定时期有特定对象)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关于这6个女人,我或者可以统一定义为“海子的情人们”,有的是曾与海子建立正式情人关系的,有的则是在情感上引导过海子,有的占据这海子内心女神形象……在《面》中这6个女人分别是“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芦花”和“李华”,而在《扑》中燎原仅仅以“B”、“P”、“A”、“S”、“H”和“L”等“虚拟”字母予以替代。的确,我们再没有必要去考究这些女孩的现在和未来,甚至没必要再去考究她们的真实姓名,她们一如海子短暂的生命一样划过,并于诗人海子发生情感的碰撞,带给海子丰沛的诗情,激发了海子的诗歌创作。波婉或者说B是在情感上对海子影响最大的一个。她是海子在法大当老师时候的学生之一,她活泼可爱,对自己诗人的老师异常崇拜。后来他们大胆地相爱相恋,海子度过了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难忘而快乐诗意的时间,他为波婉写下了包括《历史》、《中午》、《埋着一只为你祝福的杯子》、《写给脖子上的菩萨》、《打钟》等等抒情小诗,寄托对波婉浓烈的爱意。期间他还写下了如《亚洲铜》等现在脍炙人口的篇什。他们也曾经山盟海誓,海子要做“诗歌皇帝”,他还要册封波婉为“诗歌皇后”……如果承认海子和波婉的爱是一个悲剧结局的话,同时就必须承认他们有着美好的过程——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坏给人看。其实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构成客观存在的矛盾:师生恋和“门当户对”。当时还是80年代末,师生恋绝对是一种叛逆,他们的关系自然首当其冲受到来自学校的压力;“门当户对”是来自波婉家庭的压力,她的父母从没想过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写诗的穷诗人,而且海子本身家境贫困,更加引起波婉父母的不满……在这样的矛盾之下,海子把持不定,他既不希望伤害波婉父母,更不希望失去波婉。事情出现僵持情况,他们的情感在考验中被逐渐淡化——波婉本身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孩,但她不像海子能从诗歌中获取全部的精神满足,她更对自己未来以及物质生活有所憧憬并提出要求——这让他们自己的沟通出现了冲突和矛盾,他们的关系逐渐疏远。在伤痛间海子写下了《浑曲》、《肉体》、《我感到魅惑》等诗歌。在海子的诗歌生命中,一股比较恒久和稳定的支持和鼓励力量来自白佩佩或者P。这个比海子年纪大,而且已经生儿育女的女人,一直充当着海子的情感港湾,以及精神的依托者的角色。她欣赏海子的诗歌才华,她在海子的影响下重拾起自己诗意的笔,她为海子开解情感的死结……海子称她为“姐姐”,但事实上对她的感情却很复杂——想爱,希望能去爱,但又不想伤害白佩佩的家庭。他为这个红颜的姐姐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最著名的有《美丽的白杨树》、《日记》等等。其实当每次受到情感伤害之后海子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白佩佩,可见海子对这位“姐姐”的情感依恋是极其深的。而白佩佩除了把海子当作自己的“傻弟弟”之外,也萌生着一种爱意——她曾经多次被海子拥抱着,曾经为海子而跟家人闹矛盾……但白佩佩毕竟是理智的,她能体会海子的快乐和痛苦,她甚至能为他提供一种依靠,她为此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并感谢海子对她的一往情深,但她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和儿女……所以每次她都非常自责,她总是“发怒”,用姐姐的语气迫使海子“放开双手”——最后白佩佩迫于外界尽量减少了和海子的单独往来,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是海子有始到终最依赖的女性。安妮或者A是海子的崇拜者,也是诗歌爱好者,海子曾经教过她写诗。她爱着海子,但海子并没有感觉到,她只能在北京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海子对安妮的爱是在跟波婉出现矛盾后,经好友骆一禾的提醒开始的。对海子和安妮,以及波婉3者的关系,骆一禾似乎是一个预知者:波婉找一个诗人最终会痛苦,安妮没找一个诗人最终也会痛苦——事实被骆一禾说中了,但当时并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依然纠缠在和波婉的感情矛盾之中……等海子再去找安妮的时候,她已为人妻。海子是痛苦的,他知道自己将永远失去安妮,但他并不甘心,安妮是他继波婉后真正的最大的爱情依托,他甚至幻想跟安妮结婚——他多次南下四川和安妮畅游,他们发生了关系。畅游是快乐的,海子抛下了所有京城的痛苦和忧郁,她和安妮一起游乐,一起写诗,好不快活。这时期他写给安妮的诗歌包括《大风》、《雨》、《冬天的雨》、《玫瑰花》、《王冠》和《玫瑰花园》、《五月的麦地》、《长发飞舞的姑娘》等篇什,海子对安妮的爱意,安妮对海子的情深都能在诗歌中一一捕捉得到。海子和安妮的交往频密被安妮的家人知道了,安妮面对了众多的指责,他们被迫也只能放弃——海子失去了与自己失之交臂差点成为自己新娘的安妮。海子对诗芬或者说S的情感是白佩佩希望培养的,但事实上并没有成功。诗芬是海子失去波婉后最直接的一个情感寄托,她成熟稳重,深爱着海子,为海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但她缺乏诗意——海子很看重诗意的生活方式,白佩佩对他的这种想法曾经提出过质疑:试想一下两个诗人生活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只是海子始终没有跨过自己的门槛:他知道诗芬对自己的爱,也努力试图去培养这段感情,他曾为她写下了《献诗——给S》、《不幸》,但他失败了,这段时间他正和四川的安妮交往甚密……诗芬的离开对海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时间他也只一心投入到自己长诗的写做之中……芦花或者H,这个被海子的母亲称之为“原本是我家媳妇”的女人是海子的同学,或许可以用“青梅竹马”来比喻两人曾经的关系,但自从海子考上北大并留京工作后,芦花也嫁人。海子每次回家都会去见芦花,对她的感情也保持着最高度的纯洁和真诚,他甚至告诉自己:下辈子一定要娶芦花……他为她写下了《村庄》、《女孩子》等一些零碎的小诗。如果说“波婉”、“白佩佩”、“安妮”、“诗芬”和“芦花”在海子心目中是以人的形象出现,那么“李华”或者说L的出现形象则是神。海子很崇拜西藏文化,他觉得诗人李华是西藏文化的代表,对她抱着崇高的敬意,甚至把她说成是“雪域的女神”……或者可以这么说李华是海子唯一崇拜的一位中国诗人之一,没有任何理由——因为西藏,因为太阳。他甚至跪倒在李华面前要求让他在她房内留宿一宿,要完成“心行合一”,但遭到李华的拒绝……海子和李华的亲身接触大概就那么的一次,他因而写下《黑翅膀》、《我飞遍草原的天空》等。 海子的西藏之行 文/周玉冰 隐身女诗人 我是一些诗歌草稿 你是一首诗 ——引自《跳伞塔》 诗坛的嘲讽、批评让海子孤独,痛苦难挨。好在西藏女诗人李华来信高度评价了他的诗作。这让海子心情明朗起来,在海子的心目中,这位女诗人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藏文化,随手挑拣净是珠玑。她是西藏文化的代表,是拉萨河的女神,她的评价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安慰!李华在信中说近期将来北京,希望诗友们能见面聊一聊。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拉萨河女神要来北京,能与她交流自己的诗观,海子确信她会理解自己的诗歌主张。他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