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青海省现有8个地级行政区,46个县级行政区,但你知道哪些市州县最早建立?哪些市州县又是近几年才建立的吗?小编搜集整理出了青海各市州县建立时间,看看谁最早!

西宁市(年)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年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年8月,西宁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城东区(年)

西宁市城东区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部,地处湟水河西宁段下游,东与平安区接壤,南与湟中县相连,西与城中区毗邻,北与互助县相接,是西宁市的东大门。年8月,西宁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国务院年1月批准),西宁市设立城中区、城西区、城东区三个县级区。年12月,撤销城东区、城西区,年2月,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恢复西宁市市辖区建制,在西宁市市区(原“城区”辖区)设立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三个区。

  

城中区(年)

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中心,是古城西宁的发祥地,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全省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省、市党政机关所在地。

  

城西区(年)

城西区地处西宁中西部,东倚南川河,北临湟水河,西南与湟中县和城南新区接壤,总面积82.4平方公里。

  

城北区(年)

城北区隶属于青海省西宁市,位于西宁市西北部,东与城东区交界,西与湟中县为邻,南与城中区、城西区隔湟水河相望,北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接壤。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宁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郊区,新设城北区。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西宁市下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乾隆二十六年(年)改大通卫为大通县。年10月,大通县人民政府从城关镇迁至桥头镇。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通县,并于年7月10日在原行政区域内建立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至今。

  

湟中县(年)

湟中县是青海省西宁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县城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年,始称湟中县并沿用至今。新中国建立后,湟中为省直属县。年1月至年7月,属西宁市。年8月,复为省直属县。年,划归海东地区。年,划属海东地区。年1月,属西宁管辖。

  

湟源县(年)

湟源县位于西宁市西部,县城城关镇距省会西宁52千米。全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年,西宁府改为西宁兵备道,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年10月至年9月,湟源为省直属县。年10月9日,海东地区成立,辖湟源县。年12月5日,湟源正式划归省会西宁市管辖。

  

海东市(年)

海东是青海省地级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东部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永靖、临夏、甘南等州(市)、县毗邻,其它三面分别与本省海北、湟中、黄南等州县接壤。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经国务院年10月19日批准,从湟中县析置平安县,设置海东地区,辖民和、乐都、湟中、湟源、平安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年2月,海东撤地设市。

  

平安区(年)

平安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中心腹地,平安区东临乐都区,西连西宁市和湟中县,南与化隆县为邻,北隔湟水与互助县相望。年置平安县,以平安驿得名,年2月改为平安区。

  

乐都区(年)

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南侧,西与西宁市区相邻,东与民和县毗连,南接化隆县以青沙山为界,北与互助县隔河相望,距省会西宁市95公里,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公里。年,青海建省,乐都正式建县。年2月海东市成立,乐都县改为乐都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边缘,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相连,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区毗邻,县境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82平方公里。年9月8日民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互助土族自治县(年)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省海东市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县境南北宽约64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9平方公里。年9月29日,互助正式建县。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年)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祁连山支脉拉鸡山东段,东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和甘肃省临夏县接壤,南临甘肃省夏河县和青海省同仁县,西靠尖扎县,北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为邻,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循化厅改为循化县。年,设立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年)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东地区南部。年,巴燕县改为化隆县,年改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年改称自治县。

  

海北藏族自治州(年)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毗邻。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市的互助县、西宁市的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距省会西宁市千米。东西长千米,南北宽千米,面积3.47万平方千米。年12月31日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年,海北藏族自治区改设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晏县(年)

海晏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湟水源头,北接祁连县、门源县,东邻大通县、湟中县,南接湟源县、共和县,西邻刚察县。年海晏建县,为省直辖县,期间几经改制,年4月复为县政府至今。

  

祁连县(年)

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而得名,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

  

刚察县(年)

刚察县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省环湖重点牧业县之一,位于州境西部,青海湖北岸。县政府驻沙柳河镇。

  

门源回族自治县(年)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在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邻。总面积平方公里。年,由大通县划出北大通的红山堡、永安堡和祁连八宝、阿力克一带,西宁县划出仙米寺、珠固寺属一带地方,设置门源县,属青海省管辖。年12月19日,建立门源回族自治区。年6月改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年)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自治州政府驻共和县。海南州位于著名的青海湖之南,故名海南,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海藏通衢”之称。年9月30日,政务院批准设立海南藏族自治区,12月6日正式设立。年6月5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区据宪法规定改为海南藏族自治州

  

共和县(年)

共和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北靠青海湖,南临“母亲河”---黄河,东以日月山与东部农业区为界,西与青海青南藏区毗连。年7月11日共和县成立,年9月27日,共和县成立人民政府。

  

同德县(年)

同德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海南、黄南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交接处,隶属于海南州人民政府。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黄河由东向西以半环状绕县半周。年,由贵德县析置同德县,年7月,成立同德藏族自治区,隶青海省人民政府,年设同德藏族自治区,年改设同德县。

  

贵德县(年)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隶属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距省会西宁市公里,距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恰卜恰镇公里。年贵德厅改为贵德县,隶属甘肃省。年,青海建省,贵德隶属青海省。年9月18日解放,同日成立中共贵德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区(州)成立,贵德县由属省改归州属县。

  

兴海县(年)

兴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核心区。全县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东与贵南、同德隔黄河相望,北与共和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毗邻,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沁县相连。年,由共和县析置出的大河坝设置局升格为兴海县。年6月,兴海县人民政府成立。

  

贵南县(年)

贵南县,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总面积平方千米,贵南县东与黄南藏自治州泽库县为邻,南与同德县,西与兴海县和共和县,北与贵德县接壤。年7月从贵德县析置贵南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6日,成立海南藏族自治区(年改为自治州),贵南为海南州属五县之一。

  

黄南藏族自治州(年)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东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和本省果洛州玛沁县为邻,西北与本省海南州同德县、贵德县和海东市的化隆、循化县接壤。年9月30日,政务院批准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地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同仁县隆务寺,辖尖扎、同仁、泽库3县;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年5月22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据宪法规定改为黄南藏族自治州。

  

同仁县(年)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县、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约公里。年9月14日,同仁县正式成立。年9月22日,同仁县人民政府成立。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年)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处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年6月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由省直辖。年由黄南自治州代管。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泽库县(年)

泽库县,隶属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南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靠青海省同德县,东北与同仁接壤。年,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区(现为自治州)。

  

尖扎县(年)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尖扎县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县相望,东南与循化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县毗邻。年6月2日,正式从贵德县析置尖扎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2日,隶属于即日成立的黄南藏族自治区(现为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年)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青海省的西部,是青海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由于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毗邻,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德令哈市(年)

德令哈市建政于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年从都兰县析置德令哈工委。年撤销工委设立德令哈县(驻巴音河)。年撤县后并入乌兰县。年从乌兰县析置德令哈市。

  

格尔木市(年)

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格尔木以东是西宁,以北是敦煌,以南是拉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中转站。年3月1日成立了格尔木工作委员会(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批准),为县级领导机构。年11月1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次会议批准撤销格尔木工委,改设市。年3月27日改设县。年6月14日又复设市。

  

都兰县(年)

都兰县位于海西州境东南部。人口以汉族为主。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注:年改设都兰自治区,年、年先后易名为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联合自治区和都兰蒙古自治区,年改为都兰县,驻地由香日德区迁至察汗乌苏乡。

  

乌兰县(年)

乌兰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

  

天峻县(年)

天峻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东邻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年7月25日,天峻藏族自治区(县级)正式成立,年7月1日,根据国务院批复海西自治区改为自治洲,天峻自治区改为天峻县。

  

大柴旦行政区(年)

大柴旦行政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辖的县级行政管理区,不属于法定的县级行政区但基本类似,行政区域包括德令哈市的柴旦镇、锡铁山镇2个镇,其行政机关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是海西州政府派出机构而非独立一级政府。年6月14日,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成立,为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县级派出机构。

  

茫崖行政区(年)

茫崖行政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行政管理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面积3.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年),辖2个镇。行政委员会驻花土沟镇。年5月,设茫崖行政委员会(县级)。

  

冷湖行政区(年)

冷湖行政委员会(简称冷湖行委)是冷湖行政区的行政机关,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与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中共冷湖工作委员会(简称冷湖工委)合署办公,正县级级别。冷湖工委、行委合简称冷湖工行委,于年5月经中共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辖冷湖镇,镇党委、政府领导由工委、行委领导兼任。

  

玉树藏族自治州(年)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米以上。自治州东西最长公里,南北最宽处公里,土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7.2%。下辖玉树1市、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5县,年设玉树专区,年12月25日玉树专区改为玉树藏族自治区。年玉树藏族自治区改设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市(年)

玉树市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通天河、扎曲、巴曲在玉树市境内流过。年始设玉树县,县政府驻结古镇。年沿旧制设立玉树县,年7月3日,撤销玉树县,设立县级玉树市。

  

杂多县(年)

杂多县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东和东南与玉树、囊谦两县毗邻,西靠唐古拉山地区,南和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那曲两个专区的丁青、巴青、聂荣、索县、安多等五县接壤,北靠治多县。年,由玉树县、囊谦县析置中格县。年,定名为杂多县。

  

称多县(年)

称多县,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中部。北部、西部与曲麻莱县接壤,东南和四川省石渠县毗邻,西南和玉树县隔通天河相望。年,由玉树县析置称多县。年,成立称多县政府,隶玉树藏族自治州。

  

治多县(年)

治多县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州境中西部,西接新疆、西藏自治区。县府驻加吉博洛格(在多彩乡境内)。县城东部与玉树县接壤,西与海西州代管区相连,北与曲麻莱县、海西州毗邻,南与杂多县为界。年由玉树县、移多县析置优秀县,年更名为治多县,隶玉树藏族自治区(现为自治州)。

  

囊谦县(年)

囊谦县隶属青海省玉树州,东西最长.5公里,南北最宽.5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年,置囊谦县。年,沿旧制成立囊谦县政府,隶玉树藏族自治区(现为自治州)。

  

曲麻莱县(年)

曲麻莱县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青海省境西南部、州境北部,县府驻约改镇,距州府驻地公里。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年10月,正式成立曲麻莱县工作委员会。年10月24日,成立曲麻莱县人民政府,12月20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即隶属之。

  

果洛藏族自治州(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青海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自治州人民政府驻玛沁县。果洛的资源比较丰富。有大小河流36条,总流程多公里,分别入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年设果洛区,为青海省直属区。年1月1日果洛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区(相当于专区级),年7月2日,果洛藏族自治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州。

玛沁县(年)

玛沁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北部,系国家级“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全县9年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年设置玛沁县。

  

班玛县(年)

班玛县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县府驻莫巴乡,距州府驻地公里。年建班玛县,隶果洛藏族自治区(现为自治州)。

  

甘德县(年)

甘德县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辖县。东邻甘肃省玛曲县,南濒黄河与达日县、久治县相望,西部和北部与玛沁县接壤。年建甘德县,隶果洛藏族自治区(现为自治州)。

  

达日县(年)

达日县是青海省果洛州下辖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年6月达日县人民政府成立。

  

久治县(年)

久治县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辖县,青海省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州境东南部,地处青、川、甘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久治于年3月建立久治县人民政府。

  

玛多县(年)

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隶属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辖县。年由达日县、甘德县析置玛多县。年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管辖。年复归果洛藏族自治州。

姑舅们把哈面的图片点给一挂撒

赞赏

长按







































google优化
治白癜风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