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何黎发自青海海西州

新华社半月谈记者王明瑞/摄

“看,分布在吸热塔四周的这两万多面定日镜,永远都是追着太阳度旋转。”烈日下,一朵朵白云映在镜面上,有着大片般的梦幻感。

田军巡视其间,黝黑的脸庞流汗不止,而他的表情却无比欣喜,仿佛一位自豪的家长在展示他的孩子有多棒。

田军是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是由浙江投资的企业,成立于年。而田军,正是从那一年离开杭州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了一个“逐日梦”远赴青海,至今已是第七个年头。

定目镜上映照着蓝天白云。新华社半月谈记者王明瑞/摄

从海西州德令哈市中心驱车10分钟,总装机容量达50MW的我国第一座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太阳能热发电站,以令人震撼的姿态矗立于戈壁滩中。这一由青海中控太阳能有限公司建设的太阳能热发电站,是国内第一座、世界第三座投运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清洁电能从戈壁滩上源源不断地输出。

中控公司拥有自主创新技术、众多专利和商业化运行的经验,海西州有广袤的土地空间和取之不尽的光能资源。

这家由浙江投资的企业,在戈壁滩上,进行了一项又一项的创新,并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推广作用——项目的实施对我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关键技术具有战略意义,10MW项目后期除生产运行外计划作为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的设备、仪表、阀门、熔盐、吸热器等光热产业关键设备的测试基地及检测中心,对提高光热发电国内行业水平,实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路线的验证和试验,促进我国太阳能工程测试体系建设,促进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标准体系建立。

图为本报记者采访田军。

如果不是田军如数家珍地说起一个个杭州的地名,我们很难想象这位黑黑壮壮的汉子竟然来自江南。

七年奋斗时光,已然将他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田军笑说:“当年我带着七位技术人员来到这里,而如今他们都已在德令哈娶妻生子,安居乐业。”

德令哈,是一座因海子的诗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而闻名天下的城市。

30年前,海子眼中的德令哈“只有戈壁”,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而今,德令哈给人的感觉是“一切都在生长。”

田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努力推进二期(50MW)项目。这个项目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按照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46亿度,峰值效率达到20%,年节约标煤4.6万吨,相应减排CO2气体11.9万吨。届时,在金色的德令哈,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将惠及当地8万余户家庭。

黑黑壮壮的田军,让人想不到竟然来自杭州。

田军带领着同事们在一排排定日镜间种下了很多绿色植物。由于镜面吸附了大量紫外线,加之每次清洗镜面的流水浇灌,花花草草们竟然都欣欣然地生长开了。田军拉过一丛植物:“这是苜蓿草,看到无数种绿植因为我们的项目得以在戈壁间成长,真的特别开心。”

此心安处是吾乡。德令哈,也许是海子始终的惆怅,却是田军的梦想实现之地。

德令哈市夜景。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域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1.7%,是青海省区域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州,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之地”),盆地面积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8.76%,故柴达木又成为海西州的代称。

年,党中央启动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确定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之后,浙江与青海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实施援建项目余个,安排援助资金10.8亿元,八成援建项目都与民生相关。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