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西州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立足农牧区实际,综合运用党建领航、能人带动、分类施策、成果共享等多项措施,力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州个村中,个村有村集体经济。 1党建领航,统筹发展,凝聚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源” 把党建工作作为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核心要素,制定《海西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从建立完善制度、盘活固定资产、实行土地营运、拓宽增收渠道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类保障措施,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印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清零成果的若干措施》,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立建账销号、调度通报、约谈问责等制度。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通过对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村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实施“领头雁工程”,选育名“听党话、跟党走、有本事、能带富、肯干事、干成事、自身正、威信高”的农牧民充实进村级班子,让优秀党员在支部中“唱主角”,让致富能手在班子里“挑大梁”,年通过村“两委”集中换届,全州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41.0%,较上届提高22.6个百分点;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占23.1%,较上届提高12.9个百分点。新当选的村主任中,致富带头人占33.9%,较上届提高12.9个百分点。 2组织牵头,能人带动,汇聚村集体经济发展“智力源”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推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机制,团结发动群众,整合社会力量,整合惠农政策,引导社会资金、项目、企业进村,做到群众主力、社会合力、政府推力“三力齐发”,定位村级产业发展,开发农村资源,带动群众致富。 建立“乡土能人库”,定期组织“田秀才”“土专家”“产业发展大户”在乡镇层面召开村集体经济发展座谈会,积极听取致富能手和“田秀才、土专家”等技术型人才意见建议。以群众会、板凳会、走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愿选择发展项目,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和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同时,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积极鼓励优秀大学生、外出创业能人返乡发展实体经济。都兰县优秀返乡大学生李晓伟,年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进行马铃薯、藜麦等高原特色农作物种植,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吸收剩余劳动力、传授先进种植技术等方式,短短几年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元以上。都兰县香加乡科尔村通过“党支部+公司”的发展模式,引进高远锦禾公司,流转亩耕地种植藜麦,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村集体经济.75万元。 3因村制宜,多措并举,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针对不同村的产业发展实际,各地乡镇党委引导村级党组织通过资产整合、多元发展、股份合作、资本滚动、延伸联动等措施,积极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乌兰县柯柯镇西沙沟村以大项目或大产业征地为契机,将村集体闲置土地及撂荒地流转租赁,做好“房东经济”,年以来,通过收取沙场租金、枸杞晒场租金、公益林补助金等集体经济收入达17万元。都兰县宗加镇哈西娃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农牧民+自然资源+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牧民收入“转产转业型”的“哈西娃”模式,引导牧民由单一草地畜牧业发展向种植业、特色养殖、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多元发展,年底,村集体收入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65万元。德令哈市东山村依托城中村优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探索集体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立东山村旺达养殖合作社,采取招商引资、村集体投入和党员群众入股的方式吸纳产业发展资金万元,其中招商引资万元、村集体投资万元、党员群众入股万元,建成集餐饮、会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服务大厦,年下半年正式运营,年底收入达90万元。 4共同富裕,还富于民,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成果” 全州个村全部实行村财乡(镇)管制度,要求所有乡镇逐村建立村集体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在集体土地对外发包、出租时,必须经村党支部研究讨论,并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决议,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同时,在有一定村集体经济基础的村探索科学的分配管理使用模式,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德令哈市东山村,通过几年的经验探索在集体收益分配方式上,采取以村集体和村民两方互利共赢的方式进行,按照“边产出、边投入”的“滚雪球”发展方式,将所得收益的40%用于村集体资金发展需要,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拓宽业务渠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形成规模后,先后投入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再发展。按照惠及群众的目的,将所得收益的60%用于村民分红(其中:30%用于股民分红福利,30%用于全村村民公益事业),至年累计分红资金87.万元,入股群众户均分红1.78万元。为全村村民缴纳医疗保险金31.38万元;先后救助困难群众15户,发放救助金16万元;资助28名大学生、慰问高龄老人46人、发放资助慰问金9.万元。 来源:海西州委组织部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