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海西在线导读9月1日,德令哈市召开农垦文化座谈会,邀请部分在德令哈农场工作过的“农垦人”代表,就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德令哈农垦文化,发展德令哈农垦文化旅游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州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林虎,市委副书记钟通旭,市委常委、副市长杨筱青、许德清及部分原德令哈农场工作者出席座谈会。

会上,受邀而来的各位“农垦人”代表,畅谈回顾了德令哈农垦文化历史,大家踊跃发言,纷纷忆苦思甜,有的讲述了德令哈农场的发展变迁,有的回忆了个人的亲身经历,言语之间,都流露出了作为一个“农垦人”的骄傲和自豪。代表们表示,将与市委、市政府一道,尽心尽力为保护、传承和发扬农垦文化尽绵薄之力。

就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德令哈农垦文化,王林虎同志强调,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做基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传承。相比临近地区,德令哈资源优势明显不足,要想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必须坚持走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打造富有德令哈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一要倾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要围绕打造高原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重点打造“德都蒙古文化”,另一方面就是要重点打造“农垦文化”。发展农垦文化,德令哈有基础土壤和现成条件,相关部门和农垦改制企业要同心协力,把打造农垦文化品牌这篇文章做足、做透、做深,让农垦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二要传承和发扬好德令哈农垦文化。德令哈农垦历史相对较长,从最早的移民开发,到军阀屯垦,再到劳改农场,德令哈农垦文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了顶峰,整个农垦历史深深地贴上了年代烙印,也是柴达木盆地开发的缩影。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农垦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政治任务和生产任务,可谓是“献了青春献生命,献了生命献子孙”,老一辈人这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因此,要深刻认识德令哈农垦文化具有的重要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农垦文化发展,把农垦文化的各项精神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维护好、宣传好,使农垦文化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三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市上下要共同形成推动农垦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按照“先保护”的原则,尽快明晰农垦文化遗迹产权,保护好遗址,同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快恢复农场原貌,以图片、书信及劳动工具等实物展示不同年代生产生活条件和场景。“农垦人”

  及农场后代要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做好这件事情,争取通过2年的努力,使德令哈农垦文化产业园初具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四要高度重视改制后的农垦企业发展。德令哈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条件,农业发展前景潜力很大,要想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企业收益,改制后的现有的农垦企业应推广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经营方式,避免“一租了之”情况。同时,改制后的农垦企业应归口管理,划清土地产权,切实理清和解决好改制遗留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初期图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