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控制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311310.html医院订阅哦!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县城搬迁20周年。中共阿克塞县委组织部编辑出版《阿克塞N个一》,记述阿克塞县年--年65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轨迹中涌现出来的“1”,追述过去,承前启后。这些“1”的创造是积淀、是奋斗、是成长、是蜕变,回首65年,才惊奇的发现这N个“1”,需要今天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年8月20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结束了哈萨克族四处漂泊、无牧无家的生活,拥有了自己的家园,各项民族政策的实施及自治区域的划定等,丝丝缕缕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唤起了阿克塞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今天的与您分享阿克塞县行政区域界线划定过程中的“1” 第一次全面划定自治县行政区域 建县以后,甘、青、新阿克塞段边界是全国陆地省级界线最长、争议问题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一条边界线。争议地段多公里,涉及民族、资源、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给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年12月11日,甘、青、新三省区勘界办公室在甘肃省兰州市协商确定了甘、青、新三省区边界线交会点,起草了《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边界线交会点协议》,标绘了协议附图。 年5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域边界部分地段划分的批复》,划定了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行政区域界线走向。同年9月24日,国务院以国函号文件批复了甘肃、青海两省边界线裁定,进一步明确了阿克塞县与青海省的边界走向。 至此,经过全县上下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中央、省、地委的帮助下,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行政区划首次全面划定,极大地稳定了人心,维护了阿克塞县安定团结的局面。 第一次界定自治区域 年初,甘肃、青海两省有关部门就边界问题提出了协议方案。6月15日,甘肃省委、青海省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的协议》(以下简称《59协议》),第一款明确指出:“维护年5月5日前西北行政委员会批准的甘肃、青海、新疆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哈萨克族的协议意见”。《59协议》于年7月14日经中央批准,再次肯定了阿克塞县的行政自治区域,但青海省拒不执行。后又经过多次协商,甘肃、青海省委于年1月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年6月15日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协议的具体方案》,(即《60具体方案》)。此《方案》“以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的界限划分两省界限”,也就是将当金山以南占阿克塞全县面积三分之二的海子、哈尔腾地区划归青海省,而且“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在省界(指国家行政区划图的分省线)以南的居民和牲畜在三年内,即到年底全部迁出,由甘肃省另行设法安置。”如果照此办理,阿克塞县的哈萨克族基本上没有了放牧、生活的地方。因此,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引起了阿克塞县哈萨克族群众的强烈不满,一致要求维护《53协议》,不愿搬家,部分哈萨克族群众多次到省、市上访,甚至提出要去中央集体上访。 由于事关甘肃、青海边界地区的民族团结稳定,年6月26日,国务院派出以内务部长曾山、国家民委副主任谢鹤筹、西北局统战部长常黎夫等组成的工作组,重新调查处理甘肃、青海边界问题。7月4日至10日,曾山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重托,与谢鹤筹、常黎夫组织甘、青两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首先在西安召开了边界问题座谈会,研究分析了甘青边界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于年7月11日向西北局书记处递交了《关于解决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座谈会议情况的汇报提纲》(以下简称《62汇报提纲》)。西北局批复同意了《62汇报提纲》提出的解决甘、青边界问题的原则、意见和措施办法。指出:近几年甘、青两省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有错误的,不是根据党中央坚持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本着互助、互谅、互让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公平合理地办法来解决纠纷,以致纠纷不能解决,甚至加深扩大,造成恶果。这种教训是沉痛的,应当很好地吸取。要从实际出发,不机械地按地图划界,要兼顾历史和现实,公平合理地、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西安边界问题座谈会后,曾山率工作组一行30多人,于年7月16日千里迢迢来到了阿克塞县的高原牧区,对甘、青边界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受到了阿克塞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曾山同志又于年7月24日至8月23日,在兰州组织召开了由甘肃、青海两省及酒泉、武威、海西、海北四个地州和阿克塞、德令哈等三个县(市)的负责同志参加的甘、青边界问题座谈会。曾山在会上指出:“解决甘肃、青海边界问题,要坚持贯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原则,本着互助、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群众路线,周密调查,民主协商的办法进行解决,要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必须十分注意各民族的团结问题,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和愿望。”他还要求:“要解决问题,有利于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事就做,不利于解决问题的事就不做”。最后在充分协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一致肯定了《53协议》的正确性,并确定:阿克塞的边界问题,要继续贯彻执行年4月3日《甘肃、青海、新疆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萨克族的协议意见》,废除年1月16日甘、青两省关于贯彻执行年6月15日《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协议方案》。至此,历时三年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青海方面的边界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此次边界问题的解决,为阿克塞县稳定民心、发展全县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阿克塞县的建设发展史也雄辩的证明,年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安置哈萨克族居住放牧,帮助哈萨克族建立自治地方的《53协议》,是完全符合党的民族政策的,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平等友好关系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第一枚界桩 年,中央西北局为了落实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在兰州召开甘青新三省区边境哈萨克族头人联谊会暨各民族团结会,协商拟定了《甘青新三省区边境各族代表关于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萨克族的协议意见》,从青海省和甘肃省各划出一片区域安置哈萨克族牧民,成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之后的47年来由于甘肃和青海两省对这片区域的认识不一致,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为全国唯一“有县无域”的地方。 年9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甘肃青海两省的重视、支持下,在阿克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民政部牵头在北京组织甘肃和青海两省协商,甘肃和青海两省最终表示接受划界方案,年3月14日,甘青线未定行政区域界线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阿克塞各族人民从此得以在法定的县界内安居乐业。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行政区域界线的划定,是全国勘界中解决的涉及面积最大的一处省级边界问题,涉及的甘肃和青海两省边界未定区域面积达两万多平方公里。年以前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习惯上以当金山、阿尔金山为界,年5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区域边界部分地段划分的批复》,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有了大幅度调整,向南推到以苏干湖、吐尔根达坂山一带为界。 年5月14日,阿克塞哈塞克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受国务院勘界办委托制作完成了1号界桩埋设,甘青1号界桩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冷湖行委交界处公路丁字路埋设,是阿克塞范围内唯一一枚省级界碑。甘青1界桩埋设标志着困扰阿克塞各族人民47年的“有县无域”的历史彻底结束,阿克塞依法治界的新时代全面开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龙扬帆起航。 年5月14日,甘肃和青海两省组成的省市县三级界桩埋设组见证甘青1号界桩埋设工作。 第一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年5月,甘肃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第一部自治法规。 年5月31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修订)》(以下简称《自治条例》)。《自治条例》突出了阿克塞县各族干部群众当家作主这个根本、突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核心、突出了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为阿克塞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自治条例》颁布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县委和自治机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卓越的成就谱写了阿克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中共阿克塞县委组织部《阿克塞N个一》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砥砺奋进 对于阿克塞来说,这65年是一幕史诗,波澜壮阔而跌宕起伏。回望65年的发展历程,人们总是敬仰那些时代的弄潮儿,正是他们依据现实社会的一项举措、一个创举构成了这宏大史诗的一个音符,看似平常,但回顾起来,却是那么不凡。这些深沉的历史蕴积,饱经岁月沧桑的凝重故事,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体现了阿克塞人的憧憬、寄托和希望。 每一天都是人生的第一次,但因为貌似重复的光阴太多,所以我们无法将所有的记忆封存。可总是有那么一些记忆,比如第一次政权建制,第一次收获的笑颜,第一次点亮电灯,第一次自来水入户……第一次搬迁新址……,很多值得记录的点滴都是珍贵的回忆,这如串串珍珠般的回忆,贯穿在自治县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激励着阿克塞人,从而使过去的历程更加丰满,使未来的探索、创新、发展、实践更加硕果累累。 ——摘选自《阿克塞N个一》后记 编辑:徐春燕 责任编辑:叶尔剑阿德力别克王金凤 总监:肖吉忠 觉得不错点个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