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先进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总抓手,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全力打好“八张特色牌”,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打好创建工作“合力牌”。市委、市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把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组建了常态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业务工作组,今年累计落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创建工作经费万元,建立了有机构、有人员、有资金、有责任的运行机制。 (二)深化宣传教育,打好创建工作“选树牌”。着力在宣传教育的“入耳、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各民族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举办了以“反腐倡廉、弘扬正气、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书画联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汇演及“百姓大篷车”文艺演出等活动30余场次,累计展出展板余块、悬挂横幅余条,发放宣传品余份、各类宣传彩页、宣传册余份(本),实现了群众“知晓率”%。先后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全市10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34个单位和个人被推荐为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在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乡镇、村庄、社区、学校、寺院、军警营等8个行业,着力打造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16家州级创建示范点及17家市级创建示范点,举全市之力扶持和解决示范点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了示范点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三)力促经济发展,打好创建工作“民生牌”。坚守民生底线,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大分好“民生蛋糕”,让群众享受到发展红利。1-9月份,完成GDP41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9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万元,用于民生支出万元,占总支出的76.1%;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实施扶贫项目20个,落实扶贫资金万元,确保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四)注重群策群力,打好创建工作“联动牌”。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力以赴,形成了“大创建”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六联建”活动,驻市军警部队更好发挥了“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群团组织围绕“走基层、百日行”活动,开展了“十个一”安全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及“红领巾心向党·民族情筑未来”少先队礼仪展演比赛等。同时,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各类政策宣讲等活动,在帮助职工、青年、妇女解决燃眉之急、维护权益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工作。 (五)加强宗教管理,打好创建工作“和顺牌”。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坚持突出党委政府在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领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不断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实现新突破。结合中央、省委1号文件宣讲、“三带三推”活动和“寺院法治宣传月”活动,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深入开展突出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法制宣传教育,精心实施“八个一”活动,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信仰宪法、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推进依法治寺。加大寺院和居家僧人、游僧以及各类宗教活动场所的管控力度,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制度,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继续加大对流散僧尼的管控、遣返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僧侣请销假制度,加强重点僧侣教育帮扶管控,严格大型宗教活动的审批管理。 (六)加强社会治理,打好创建工作“稳定牌”。以平安创建为抓手,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推动了以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今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10次处置突发事件演练,有力提升了公安、消防、武警、特警等部门在应急处突工作中的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综合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全面提高处突力量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不断健全各类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效,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今年1-9月,排查矛盾纠纷件、化解件,化解率97.73%。其中,重大矛盾纠纷7件、化解7件,化解率%。目前全市尚未发生过危害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事件。 (七)推进“九进”活动,打好创建工作“特色牌”。通过全力推进创建“九进”活动,有重点、分层次、分批次地向各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做到了“镇镇有亮点、个个有特色、处处有经验”,全市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学校、寺院、军警营均已实现全覆盖。共建成达标乡镇7个(其中先进乡镇2个),达标社区18个、达标村42个、达标学校15个、达标寺院6个,创建达标率均达到%;创建先进企业24家,其中达标21家,达标率为87.5%;创建活动进家庭覆盖率已达到30%以上,全市农牧区总户数户,创建先进家庭达标户,达标率为12.7%。 (八)加强文化建设,打好创建工作“文化牌”。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助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的重要支撑,使民族和睦之魂的文化正能量在各民族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健身器材配备,实现了健身路径全覆盖。争取有关资金万元,兴建了德令哈市电影院及海子酒馆、固始汗王府项目,启动了“两湖一址”旅游项目开发,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去处。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德令哈地区环湖赛、第一届“美丽柴达木·可爱德令哈”歌手大赛、德都蒙古祭火节、德令哈地区马文化艺术节、“春涌柴达木民族团结情”广场文艺演出、第四届阿力腾夏嘎牧民篮球赛、第四届德令哈地区企业文化艺术节、德令哈地区第十四届“柴达木之夏”广场文艺演出及高原音乐节,特色浓郁的节庆活动已经融入德令哈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