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你不知道的青海话:假如青海方言有一天消失

这些年,随着青海知名度的提高和青海人自信心的提升,人们发现,青海话是一种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韵味十足等方言,而且越来越多的方言节目也开始风生水起。当然,与此同时,青海话中的文化味道正在流失,一些方言节目缺乏文化品味,歪解甚至低俗化青海方言等现象也层出不穷。为此,新华网青海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让你了解你所不知道的青海方言。

  尽管青海处于西北一隅,相对偏远和落后,但是与全国其它地区比起来却是个普通话的流行区,普通话普及率相当高,因为解放后大量的内地人支援建设来到青海。各地的人来了以后为了方便交流,就开始讲普通话,尤其是格尔木、德令哈这些移民城市更是人人讲普通话。但是反过来讲,普通话的普及率越高,就意味青海方言的多样性正在消失,越是该保护的时候了。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不矛盾

  前几年,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时却忽略了对方言的保护,直到今日很多地方看到了方言存在的危机后,才开始保护。井石先生说,过去一味地推广普通话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误解,就是对方言的歧视甚至排斥,其实推广普通话只是让人们掌握一种在全国交流的工具而已,与保护方言并不矛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与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国家教材《现代汉语》强调,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方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语言、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

  近几年来,随着青海省的迅速发展,青海方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传统词汇日渐消失、使用者越来越少,许多小语言、小方言正在急剧萎缩甚至消亡。及时记录和保存青海方言资料已经成为省政府和学术界一项迫在眉睫的历史使命。因此,青海省很多专家学者呼吁,青海方言是历史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专家们呼吁,普通话的推广不能以方言的消亡,甚至让当地本土文化的流失为代价。普通话与方言应用在各自适用的层面之中,两者并不排斥,并没有很大的冲突。

  赵宗福先生说,青海方言在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现在方言中仍然有价值的部分,急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和保护,继续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用。

  

青海方言消失,青海民俗文化不复存在

一种地方语言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维系着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没有了地方语言,地域文化也就失掉了传统韵味以及存在的载体,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赵宗福说,青海地域文化丰富多样,十分独特,尤其是方言使青海区域文化呈现出多元、异质的特性,与其它地区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值得学术界进行认真研究。语言是形成了区域文化的基础,所以青海文化形式大多依赖青海方言存在着,并发挥着积极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比如名扬四海、青海人民喜欢的青海花儿、各种曲艺、口头文学等,这些民俗文化形式一旦离开青海方言便啥也不是,所以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青海方言,正确认识其价值,并以有利于发展和文化传承为原则,认真做出科学的规划加以保护。

  当然保护不是复古、退化,不要出现一味保护的偏激行为,要将传承和发展相统一,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为青海文化大和谐服务。同时语言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的,社会在发展,语言在不断发展,不能绝对保护忽略了这一点。井石先生疾呼,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我们下一代的下一代,就没有多少人会讲青海话了,到那一天,我们失掉的可不仅仅是方言哪!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