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409828.html

11月7日晚7时,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第三十二场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会议室如期举行。特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拉先加前来主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许渊钦副教授担任主持,嘎尔让副教授进行评议。拉先加老师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年藏学会会长,其一篇汉文和一篇藏文成果分别获得了中国藏学研究的最高奖项“珠峰奖”。此次以“藏传佛教寺院名称中的相关历史信息探讨”为题,并以安多藏区的部分寺院为例,为慕名前来的川大藏学所师生及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伊始,拉先加老师为我们介绍了选题的缘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小的题目见大问题。拉先加老师的这种选题方法与其先后两次前往日本做访问学者的经历有关,在那期间他意识到日本做藏学研究的角度和思路与国内有很大差异,日本学者大多从小的题目入手,最后得出比较大的结论。这也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方法,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题目进行研究。二是从一座寺院的名称中窥探出一些历史信息。这里拉先加老师以广慧寺为例,经历了从郭莽寺????????????、赞布寺????????????、赛柯合寺??????????????到广惠寺的寺名更替,背后有很多历史原因,可以从中理出寺院名称命名来源及其他一些历史信息。

讲座主要围绕“藏语中对寺院的最初称谓”、“藏传佛教寺院名称的结构”、“佛教场所名称所揭示的相关历史信息”这三部分内容进行。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拉先加老师首先提出两个可探讨的问题:1.印度佛教中对寺院的称谓,2.藏语中对寺院称谓。然后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藏语中寺院的最初称谓进行研究。

?????(vihāra),?????(āra?yá),???????????(gandhaku?ī),???????,????????????,????????这几个词都有指称“寺院”之意。?????(āra?yá)为梵文中对寺院的表达词汇,原意为寂静处或无人之地。???????一词藏文字面意思是寂静的地方,后来逐渐成为佛教场所的称谓。佛经中对寺院的定义是离村庄和城镇五百丈,集聚一定数量的僧侣,过着有戒律的宗教生活的地方。从建筑群落而言,藏传佛教的寺院一般由经堂、佛殿、扎仓、佛塔、活佛官邸、大厨房、僧舍、转经轮房等组成。????????????一词则含义非常丰富,这里只用《东嘎藏文大词典》进行解释,即“所谓的????是佛法,??是指佛、僧居住的地方”,总之这个名称最初的含义是三宝载体所居住或存放,讲经说法的经堂,在后期的发展中对比丘和比丘尼所处的修行之地有了更多具体的部署和规格、规模的统一规定。????????????是佛经中的第一座寺院,后来成为寺院名称的主要表达词汇,佛教发展至后弘期时,???????逐渐成为寺院的名称。拉先加老师还对文献作了补充,关于寺院的起源和称谓,目前能看到的文献依据是《毗奈耶经》中“宅舍事”部分的记载。

接着,拉先加老师用???????(赞布)、???????(寺)、???????????????(甘丹殊胜佛法)、??????(洲)四个例子,讲述第二部分内容“藏传佛教寺院名称的结构”。???????包含的是这座佛教场所所处的地方名称或修建者的姓名,广惠寺修建者是赞布顿珠嘉措,所以对这所寺院起名时以修建者的名字作为寺名结构中的第一个部分。在佛教场所名称???????部分,我们一般可以去推测这个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或者修建者等信息。要特别提出的是在青海藏区的宗教场所中,有些场所的名称的这个部分是属于其他民族语言的,如有汉文的地名或人名,也有蒙古文的人名或地名,这些也是考察这一区域宗教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线索或依据。

???????包含的是场所的具体类型信息。佛教在藏区,尤其是在青海地区传播发展过程中,其宗教场所的修建和规模形成也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并依据宗教传播和教派发展的特点和需要,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宗教活动场所,我们对青海藏区的宗教场所进行考察和分类时,基本上可以分为寺院???????扎仓???????寂静处????????闭关中心?????????佛殿???????噶尔卡??????禅修中心?????????咒师殿?????????等类。

???????????????包含的是佛教修饰词,一般采集佛经中表示吉祥或佛教向善的一些妙语词句,构成这个部分的内容。虽然这部分的名称内容不包含与场所本身息息相关的一些具体信息,但具体推敲时,还是会发现这样的修饰名称的使用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些细微的教派特点和差异。

??????包含的是进一步确定这处场所的性质,一般会用洲??????这个称谓,还有表示寺院的??????????????????等。不管是洲也好,还是后面的表示寺院的这两词也好,均会作为寺院名称中的最后一个结构组成而使用,其含义中一般有这一佛教场所的规模和中央等信息。寺院名称对研究寺院时代背景、功能、演变、规模等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第三个部分“佛教场所名称所揭示的相关历史信息”是讲座最核心的内容。拉先加老师认为佛教场所名称可以揭示以下四点信息:

1.反映佛教场所修建时的一些具体历史信息。首先,名称中包含着修建者的信息。一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赞布寺以其修建者赞布顿珠嘉措之名命名,拉莫德钦寺以其修建者的第一世拉莫措尼嘉措之名命名,东科尔寺取名为修建者四世东科尔活佛多居嘉措之名,色朵寺与阿措乎寺则分别以其寺院的扩建者塔尔寺色朵活佛之名及第三世阿措活佛之名命名。之后,拉先加老师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一是为何取名为其修建者之名?二是为何更名为其扩建者之名?

其次,名称中包含着寺院的部落归属信息。如西纳寺,以湟中地区西纳家族之名命名;阿柔寺,以今海北州祁连县境内的阿柔部落之名命名。这些寺院的核心部分都在一个特定家族的掌管之中。寺院最初建造时需要部落等世俗势力的帮助。部落与寺院互相联系,宗教与世俗紧密相连,与部落掌权家族和寺院活佛形成政教合一的传统。

最后,名称中包含着该宗教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大多数宗教场所的名称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就是这所宗教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这样的信息中所包含的一般是沟域地名、村落的名字、圣山圣水的名字等,也就是地理位置名字借用在寺院名称上。

2.反映佛教场所最初修建时的性质类型。名称中包含寺院???????扎仓???????寂静处????????闭关中心?????????佛殿???????噶尔卡??????禅修中心?????????咒师殿?????????等信息,揭示的是这所场所的最初修建时的性质类型。这些不同的性质类型,间接地反映着宗教活动场所的一个发展历程或历史沿革。接着,拉先加老师列举了???????????????????????????????????(却藏寺)???????????????(扎龙寺)??????????(开佛寺)?????????????????(东湾寺)?????????????(赛如拉康)?????????????????(毕家寺)??????????????????(货尔加阿康)等案例加以说明。

总体而言,寺院名称中,表示场所类型的名称部分,显示了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学修、显密结合的教义理念和修学传统,体现了其场所的修建和类型的形成的内在决定因素。如上述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场所,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讲和修两个类型和功能的宗教活动场所;像真正意义上的寺院,也可以分为讲经性的寺院和禅修性的寺院。所以,藏传佛教的寺院,是按照对佛教教义的修学需求和规律而形成的。

就单个的寺院而言,这些表示场所类型的名称部分,能够佐证这座场所修建时最初的类型或形态、规模或功能。虽然,有些佛教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其功能或类型发生一些演变,如有些寺院,虽然后来成为了很标准的一个寺院,但其名称中可以判断修建之初只是一所小型的其他类型的活动场所;又如有些修建之初属于规模较大的讲经性寺院,后来种种原因衰落下去,变成小型的禅修性寺院,甚至变成很小的一个拉康。在这里,拉先加老师也提出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线索,即单个藏传佛教场所怎么演变为非常大的宗教场所。

3.反映佛教场所修建时的宗教历史背景。有些佛教场所的名称中包含着宗教自身的一些变革历史背景,比如青海很多佛教场所的名称中所含的“日朝”二字,比如支扎日朝(????????????????????????????????)。

4.反映佛教场所修建时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这里可以按寺院名称的语言成分分三种寺院来进行讨论。首先,青海境内有很多汉姓命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尤其是在河湟流域分布着众多类似名称的寺院,如仅仅在民和县境内就有赵家寺、张家寺、喇家寺、何家寺、秦家寺、吕家寺、鲍家寺、胡李家寺、白家寺、文家寺、王家寺、朱家寺、祁家寺等寺院。在考察这些汉姓寺院的来历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着浓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这些汉姓寺院可以反映青海周边藏族与汉族的交往情况,要了解当地藏族的汉化情况,也可以从寺院名称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其次,在青海诸多寺院名称中很多寺院有双语的名称,有的还有多个不同的名称。比如被称为北方四大名寺的佑宁寺、夏琼寺、却藏寺的名称就属于这类。寺院的双语或多语种名称中均包含着寺院修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社会政治历史信息。这里有一点值得引起注意,在拥有双语或多语种名称的寺院中,这些名称的使用普及度是否表示了周边信众对这一名称来源的认可度。

再者,在青海境内的寺院中,有些寺院名称中含有蒙古语或者直接是蒙古语的名称,这些名称反映的是青海历史上藏族和蒙古族、藏传佛教和蒙古王公贵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如青海海西州境内的北柯柯寺、阿拉腾德令哈寺;海南州境内的哈洛寺等等。在有蒙古王公贵族背景的寺院中,有些寺院名称直接用了蒙古语,有些则沿用藏语名称。

拉先加老师在最后指出此次讲座主要想传递的是一种研究视角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深入探讨,从小题目做为一个研究个案。他提供了一些历史信息,而历史信息则包含更广阔的话题,历史学、藏学、宗教学等学科内容,这些都可以进一步进行研究与讨论。内容结束后,嘎尔让副教授对此进行了评议,他认为这个题目非常有特点有新意,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可以进一步挖掘很多值得研究的方向与主题。“小题大做”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反映了现代藏学的学术转型的特点。同时提出了一点建议,拉先加老师的讲座是对寺院名称本身的研究,它的特点、类别、结构、一些比较分散的历史信息可以进一步跟历史学、宗教学、人文地理空间等各类学科进行对话,这样藏传佛教寺院名称中的相关历史信息会更加有力量。随后,在场师生就讲座内容积极进行交流讨论,提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拉先加老师研究的参考文献:

张怡荪编:《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年12月

陈光国:《青海藏族史》,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年5月

东噶:《东噶藏学大辞典》(藏文)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年5月

蒲文成:《甘青藏传佛教寺院》,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年5月

崔永红:《青海通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年10月

撰稿:陈小翠

摄影:刘美辰

审稿:许渊钦

编辑:孙昭亮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