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pf.39.net/xwdt/161219/5123407.html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东西部协作发展 “这次是我疫情之后第一次坐飞机离开北京,我原本想把这个机会献给杭州,但没有想到是献给了德令哈。在我来之前,坦白讲,我对德令哈知之甚少。因为这次演讲,我意外地发现我跟德令哈之间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来自安徽安庆,安庆著名诗人海子写过一首诗‘今夜,我在德令哈’。当然,今天的德令哈已经今非昔比。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和杭州对接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在6月12日下午举行的浙商(投融资)大会·德令哈峰会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先生在演讲的开头如此说道,此次他带来的演讲主题是“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东西部协作发展”。 长三角承担着全国的期待 徐洪才介绍,从国际看,现在疫情还充满着不确定性,很多国家包括美国依然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前期抗击疫情非常有效,复工复产很得力,现在的情况算好的。但展望未来,中国恐怕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价值链、供应链遭到人的破坏,预计今年2季度、3季度外贸受到的冲击会进一步显现,因为复工复产以来一季度的订单是去年积累下来的。4月份、5月份的外贸进口萎缩得更厉害,主要是境外生产活动、供应链受到了冲击。 中国保持战略定力,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经济,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其中就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的定位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根据徐洪才的观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实力相当,但他更看好长三角的发展。这两个最发达地区的加工贸易制造业,在全球疫情冲击之下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全国经济当中,大家给予了很大的期待,长三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辐射全国,体现一体化和高质量的总要求。中央决策把长三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重大的战略选择,也预示着长三角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现在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产能是过剩的、市场是饱和的、基础设施发展是良好的,想寻找投资回报是比较难的,但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消费需求也预示着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多样性。 年GDP总量99万亿元,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未来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是“十四五”期间一个重大的历史挑战,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增长,一些新型消费会预示着新的投资机会和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下沉市场巨大的机遇、东西部协同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显现。现在全国都希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同时带动全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不确定性中的中国优势 在疫情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目标已经做了很大调整。今年总体目标还是通过“六保”来实现“六稳”的目标,进而实现稳中求进的总发展目标。没有具体地提出GDP的发展目标,但是其他很多目标都做了一些调整。未来如何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保证经济的基本盘,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实际上我们也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中国经济的韧性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很多企业通过转型,生产与疫情相关的物资、药品、设备,为全球共同抗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数字经济是风生水起,阿里巴巴在这方面一马当先,做了很多探索,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另外中国基本国情,农村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仍然在稳步推进过程当中,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中国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四亿人口的中产阶级,未来五年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有待于一个更庞大的中产阶级。 中国经济的丰厚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另外还有亿万老百姓的勤劳智慧、产业链的完整性、产能的充足,政策空间也非常巨大,这都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投资有很大的潜力,今年在财政预算方面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增加了两万亿的国贷发行,主要用于县级政府的基本民生。消费也有很大的潜力,贸易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现在东盟是中国第一大伙伴,欧盟是第二,美国是第三。 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采取正利率的国家,过去几年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贷款利息、市场利息,实际上存款利息并没有下降,依然还是正利率。利息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前几年,结构性加杠杆也为金融财政加杠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去年。5月份M2增速是11.1%,年年徘徊在8%,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的战略政策的出台,也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的五大重点 一是深化改革: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双创服务开展。 二是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三是脱贫攻坚: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那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次世界银行说今年经济增长是1%,上一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2%,徐洪才估计是1%到3%之间。 四是改善民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五是扩大开放: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积极利用外资,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展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心,要办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半年的广交会是在线上办的。 浙江与西部联动发展的六点建议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互惠互利、平等合作、共同发展。 二是发挥市场中介机构作用,做好市场调研,做足功课,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青海是三江的源头,要保护好。现在很多企业很困难,本身资金链很紧张,有些人还想谋求新的出路,不创新就是等死,凤凰涅槃,在开拓进取创新的过程当中可能开拓出一条新的生存路径,但是要做足功课,始终把防控风险放在首要位置。 三是浙江要做好“人才输出”和“智力支持”工作,提高西部地区人员素质。政府部门应该有所作为,提升劳动力素质,有一支熟练的兢兢业业的劳动力队伍始终是比较优势所在。为什么越南对我们制造业有一定冲击,因为他们劳动力素质并不低,但是工资水平低,为什么非洲不行呢?非洲的工资很低,但是人吊儿郎当的,没有工匠精神。 四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要先行。西部柴达木盆地是高原地带,三千米以上是不是有高原反应,这都是挑战。基础设施服务要跟上,不仅仅是交通的互联互通,还有通讯等。 五是改善西部地区营商环境,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入。包括硬件和软件,今天甘肃招商引资讲到他们电水的价格都是优惠,用低成本的优势提供有吸引力的竞争政策。营商环境很重要,西部地区的父母官都很敬业,也有沿海地区援青派过去的干部,思想比较解放一些,思路比较活跃一些,可以带动当地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改善营商环境。 六是把东西部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开发政策框架,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支持。通过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才能形成某些局部优势,这也是很重要的。
海西州浙江商会会长张建平:浙江是我们的故土,海西是我们的热土 “浙江是我们的故土,海西是我们的热土,融合在一起就是钢筋混凝土!让我们共同把握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海西经济建设的腾飞添砖加瓦。”在6月12日下午举行的浙商(投融资)大会·德令哈峰会上,海西州浙江商会会长、青海茶卡天空壹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平作了《丝路精神、浙商力量》的主题分享。 “爱在柴达木,梦在钱塘江”。非常荣幸在家乡参加浙青两地投融资高峰论坛。 海西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景色壮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建国初期的移民支边,西部大开发20年的建设热潮,浙江援青10年的推波助澜,注定让今天的海西更加包容、更加开放,也是我们浙商在海西创业的美丽家园。 目前,在海西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浙江籍企业有多家,浙江籍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遍及海西各县市区,主要集中在德令哈。产业涉及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年总产值超百亿元,是海西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浙商,我们成立了海西州浙江商会,为浙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浙商在海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老一辈的浙江人背井离乡,来到瀚海高原,从木匠、鞋匠、裁缝、小商品零售点点滴滴做起,可以说是“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在物产富饶的柴达木盆地逐渐发现商机,以“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勇气,不断融合到海西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盐湖化工、煤矿开采、金属矿冶炼、日用百货等各行各业都逐渐有了我们浙商的身影。我们被这片神奇沃土深深吸引,惊叹它的广阔雄伟,折服它的地大物博,在这里,我们扎下了根,陆续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和方向。 作为在海西投资的浙江人,我们在各个项目的立项、建设、运营等过程中,都得到了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海西州,是我们浙江对口援助的重点地区,地方政府对浙江籍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很好,我们对当地的投资环境非常满意!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海西州扎扎实实干好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今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这将西部地区从过去的开放末端变成开放的前沿,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这些在西部、在青海、在海西的浙商企业。 “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回到家乡,倍感亲切!借今天的机会,我也代表在海西投资的浙商,诚挚地邀请家乡的企业家们,到大美青海、神奇柴达木来看一看,走一走。柴达木盆地是祖国的聚宝盘,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因为地大物博,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有许多地方、许多资源、许多领域还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家乡的企业家有胆识、有魄力,也有雄厚的资金,我们希望更多来自家乡的企业家们,和我们一道共同开发建设海西。我自己是投资旅游行业的,目前已成为到青海必去的一个景点之一。 另外,我还希望能够得到家乡企业家们先进的发展理念的智力支持。我们这一代在外地成长的浙江人,更多是把握了机遇和政府的支持。在新的时期,我和在青海其他浙江籍老乡都感到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展的后劲不足。浙江是全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企业令世人瞩目,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家乡企业家们智力的支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浙江是我们的故土,海西是我们的热土,融合在一起就是钢筋混凝土!让我们共同把握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海西经济建设的腾飞添砖加瓦,为在海西实现更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