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选派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要求,我市坚持按照“精准选派干部、强化队伍力量、夯实基层党建”的原则,把好选派、筛选、调整、用人四关,共选派30名干部担任各村第一书记,市、镇两级共选派60名驻村工作队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后进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共30个村选派工作全覆盖,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助推扶贫攻坚注入不竭动力。 把好选派关。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工作的通知》,结合30个村实际,明确选派名额,要求干部熟悉党建工作,并在年龄、身份上提出明确要求,重点从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善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工作作风扎实、能在选派村健康履职的干部中选派,驻村工作队员着重从优秀年轻干部和重点培养对象中选派。选派名单由市委组织部统筹派往建档立卡贫困村及集体经济空壳村。 把好筛选关。选派工作采取征求个人意见、党组织推荐、组织部门审核把关的方式从严筛选,精挑细选。按照选派要求,对全市符合选派要求的人选进行了摸底,结合本单位领导干部对选派对象的综合评价,并调阅干部档案,了解掌握干部思想表现及近三年本人年终考核情况,做到对每一名干部底数清、情况明,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目标,层层审查和考察后最终确定选派干部人选。对不符合选派要求的干部,做到及时提醒、及时调整。 把好调整关。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进行全面排查,明确选派工作的方向性及针对性。本着“因村定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各村村情实际、产业特点和迫切需求,注重实现“无缝对接、迅速上手”。将农牧扶贫开发局、交通局、住建局等18名涉农部门干部派驻到产业基础薄弱和集体经济空壳的卡格图、西滩、新秀等村;将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6名政法机关干部派驻到需加强社会工作的努尔、花土、德令哈等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村解决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把好用人关。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激励相结合,明确新一轮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驻村时间为3年,坚持“第一书记”考勤情况如实登记,乡镇(街道)党(工)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督查。各村“第一书记”实行“月报告”制度,定期汇报本村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开展情况,并设立民间治疗白癜疯的偏方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