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 https://m-mip.39.net/pf/mipso_6698604.html
封面:钱江三桥许鑫荣摄

江南好二十七期新版第十期

目录

散文随笔

廖娜:西游散记(连载)

王跃建:己亥节气日琐记(连载)

微论

叶斌:说说杭州的槽点

诗词

石令飞:秋思(外一首)

许萍:蝶恋花·西湖柳浪

仰健雄:教师节呈王峥恩师

散文随笔

西游散记

暖心儿

[编者按]作者暑假期间出游西北,写了不少笔记,现选择一些刊出,分几期连载。

假期不出门可不是我的作风,临时改成了西北行。出发前并未给老妈透露“我是一个人,我是去青海”,待我到了之后,一切安顿好才告诉她。

8月17日出发,十多天的时间绕了青甘线两千多公里。走了西宁、德令哈、茶卡、大柴旦、阳关、敦煌、瓜州、嘉峪关、张掖、祁连山、兰州……,看了青海湖、天空之镜、莫高窟、月牙泉、七彩丹霞、大草原、戈壁滩……,坐在黄河边吹了风、体验了大草原奔跑的自由、沙漠里滑沙的肆意、去了甘肃博物馆目睹了“马踏飞燕”、观了兰州大学的积石唐图书馆……,认识了一群有趣的人,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壹美好的相遇

旅途中最幸福的莫过于赏了惊喜的风景、遇到三两伙伴、与远方的人分享所见所闻。

昨晚与师傅约好七点,但我不到六点就起床了,和小姐姐挥手后,第一个坐上了车里,我是有多么地期待这次旅行呀!

一、人物篇

1.师傅

开车的是一个84年的师傅,非常的友善、和气,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路会问你的想法,到了景点不会催,即使偶尔玩的忘了时间也不会催你,他说“出来玩,大家开开心心的最好”,这和我出发的初衷不谋而合。

2.同行人

七点四十师傅接完4个旅客:

两个小姐姐来自四川乐山,其一是个三岁的宝妈,就职于政府,叫她语姐;其二是远嫁到浙江余姚做了全职太太的霞姐。另一个是江西赣州的小语刘老师,遇到了同行,不约而同地击了个掌,96年的她有个不容小觑的刷子:书法,她是有一群小粉丝呐。

十点半才下车的三个准大一新生,来自四川绵阳的他们中午加入队伍,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满满的青春。我们一行就这样友好地齐聚在西宁,去揭开大青海的美丽面纱。

二、风景篇

1.塔尔寺

抱着了解的心情过去,所以收获还是蛮多的,佛教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游览的途中,为了拍照而来的游客比比皆是,那一刻我在想,自己似乎也把这里当成了打卡之地,但望后面不会如此。

2.拉脊山

若是没有预习,乍一听,真以为是座“垃圾山”。车一路爬坡,要爬到近四千的海拔,途中偶遇美景,师傅会停下车让我拍照,但我真的就只想静静的看着,这里的美景果真是用镜头拍不出它的真实的美,所有的,放在心里最是美。

3.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内陆湖,自不必多言它的地位、美、意义,它的美用镜头和文字来表达都是无力的。途中小伙伴到牧民的油菜田拍照,而我就只想在公路边看远处的青海湖。湖里的船像是在天上航行,而天上有欲掉的云朵。这种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怎一个美字了得!

波光粼粼的青海湖面,神圣里透着温柔,拍了喜欢的图片,就想静静地欣赏它。

傍晚八点的青海依然如白昼,夕阳、白云、公路,美若图画,但是我无法专心享受。身体的不适招来了高反,好在师傅给了我葡萄糖和药,缓解了许多。果然不能有侥幸心理。

三、细碎

1.教了一个零基础的小姐姐拍照;其实我的拍照技术天晓得。

2.她们齐说遇到我很幸运,叫我“老师”。

3.九点半去茶卡的路上,我们上了一个难忘的厕所。

4.朋友圈里的你们已经开始预约我的假期,甚至是下一个暑假,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

5.今天的裤子,是五年前的,它很独特,有两个出脚口,还有它的面料。

贰邂逅天空之镜

这里的美,用镜头和文字来表达是苍白无力的。这是一个美得不可方物的地方,这是一个置身其中可遗忘尘世的地方,这是一个走了还想再来的地方。直到此刻,坐在通往大柴旦的车里,被盐湖“蹂躏”的脚底板依然微痛,心里在回味“天空之镜”。

我们一行八点到达景区门口,为了尽快到达湖心,我们选择了小火车。叮叮咣咣的一路穿行(单程50,贵),边上阵阵的惊呼声“哇,好美呀,太美了,哎呀哎呀,我要和谁谁谁视频……”是的: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皆不暇,满眼是水镜。小火车慢悠悠前行着,两边的风景尽收眼底,只叹是“天余一线白”,纯净、美好!

租鞋套要排队,于是我和一个小伙伴放弃了,靠着自带的一双拖鞋。走下栈桥,换了鞋子,脚入盐水中,那个冰凉瞬间侵袭全身,撩着裙摆、踽踽前行。大盐粒拼命地钻进鞋里,硌得脚生疼。好不容易走到一片盐滩,我们迫不及待地卸下身上的负重,好在天气时阴时晴,好了,开拍。这其中的各种言不由衷,我和秀最是清楚。

深刻记忆是那刺脚的“板盐”,适应了盐水的冰凉,接下来硬硬的板盐,为了避开人群,我们不断地深入湖中,那亦步亦趋的样子,那一步一停的龟速,现在想起来都好笑,但为了看到更好的风景,拍到美照,继续深入。裙子的下摆都泡在了盐水了,所以下午我的纱裙变成纱窗裙:盐渍、盐粒,包括手腿脚上都是盐。日后谁要去,一定要带个过膝的鞋套,免得扎脚太痛,现在脚底还痛。

车在一点坏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到了晚上七点才有车来接我们,在等待的这几个小时里经历了内心的反省,和车上伙伴的相处,虽然没有如期去看翡翠湖,但这段经历也是很美妙的。

晚上我们就近住在了德令哈市,我自己订了“西行不二青旅”,在步行街上,青旅布置特别文字,环境也是近几日住的最好的,值得一提的是,今晚是我一个人住在6人间。放好东西便去觅食,选了一家面片店,点了一碗羊肉青稞面片、一盒酸奶、一碟小菜、一杯藏茶(咸的,喝不下去),共25元。一天没好好吃饭了,看到这些真是甘旨肥浓。老板特别友好,见我喝不下茶,特意给我倒了白水。

自己套了床单被罩,得知提前被载到大柴旦的小刘老师,那里全城停水,早上得知又停电了,下午还耿耿于怀晚上不能到达大柴旦,现在看来,没去也未必是件坏事,“得”与“失”是共存的。今晚洗了澡、洗了衣服、刷了鞋子、贴了面膜……躺在床上,十一点多,发着消息睡着。

细碎:

1.早上,在车上晒了前一晚洗了没干的T恤,晒了防晒服,这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2.今天的红裙子,是两年前买的,买来后学生演出用过后就压箱底,一直没穿过。

3.吃饭期间,小姐姐发消息说火车刚过格尔木,今天中午就可以到达拉萨,真的希望生活可以对她友好一些,她说没看到我发照片。

4.老妈说,我的一张照片像白雪公主。在妈妈心里,女儿总是个公主。

5.带我们两天的司机,和我们说再见了,这种再见,真的是再也不会相见那种。

(待续)

作者简介:廖娜(暖心儿-),女,安徽蚌埠人,年杭州师范大学中文教育硕士,现任蚌埠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创作兴趣:散文、随笔。

己亥二十四节气日琐记

王跃建

立秋

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多云。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的开始:“秋”就是暑去凉来的意思。此时,北斗指向西南。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话是这么说,但天还是很热,这又是为啥呢?原来立秋只表示天要凉下来了,而不是秋天已经到了。划分气候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天平均温度在22度以下,才算秋天到了。真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不过,想想也是,中国这么大,各地气候差别也大,此时大部分地方尚末入秋,况且“末伏”还未到,气温更觉酷热,所以中医把立秋到秋分的这一个半月称之为“长夏”。

在宋时立秋这天,宫中要把栽种在盆里的梧桐树移到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会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树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古人多么有创意,生活得多么富有诗意啊。不过,这应该叫“落叶报秋”吧,后来不知怎说成“落叶知秋”了。

上个月底,一家人去宁波看望岳父的老朋友方工行夫妇,见两老身体尚健甚是欣慰。晚餐后逛老外滩看三江口灯光秀,第二天去了天一阁和宁波博物馆。8月1日临平的十多位战友到安吉过“八一”,聊聊天、聚个餐吧,第二天大家一起到余村学习“两山”理论,感受那山、那水带来的金山银山。

这月初,与妻子等去临安天目山东关村看望在那里避暑的老朋友徐再浩夫妇,他们每年盛夏都会来这里住上两个月,等天凉了再回来,这已是第四年了。这里因为凉爽,所以每年夏天都会吸引不少城里人,特别是老年人前来避暑纳凉。每人每天吃住费用在元左右,长住的话会便宜些。

房东混熟了像亲戚,周末子女或朋友前来探望,喝上几杯,其乐融融,这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处暑

8月23日,农历七月廿三,预报小雨,结果临平下了场大雨。民间有谚:“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日的雨,谷仓里的米”,看来今年的收成不会差。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这时大都三伏已过,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天上的云彩显得疏散而自如,不像夏天那样浓云成块,故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出游迎秋的好时节。

当然,这也是台风的多发季节。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8月10日(周六)凌晨1:45分在温岭城南登陆,据说是70年来登陆浙江最强台风第3位,傍晚5点多钟经过临平,没有出现气象预报所说的狂风暴雨,反倒是可能处于台风中心的原因而风平雨止。难怪不少网友感谢“利奇马”以最温柔的姿态路经临平,临平人民要为“利奇马”颁发“世纪最佳台风奖”。当然也有人反对的,台风占用了他们两个休息日,抱怨说:“一切不以放假为目的,反而占用节假日的台风,都是耍流氓。”

近日与同事下乡,见良渚附近有人正在收割稻谷,一打听才知道这叫“再生稻”,即种一次收两次的稻,居然有这等好事。细听原来是在第一季收割后,留在田里的稻秆侧芽上会长出再生稻的分蘖苗,再长上两个月,就可以第二次收割了。头季亩产在公斤左右,二季公斤左右,两季超吨粮,据说米也还好吃。我这第一次见到,觉得是个新鲜事,目前余杭处于试种阶段,唯一没有解决的是收割机会压坏部分稻桩,对第二季产量影响较大。

看着眼前的稻穗,一串串黄橙橙的,因为沉实厚重而低着头,羞涩地不敢看你。这突然使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稻子成熟以后学会了低头,变得成熟、稳重、谦虚、恭敬,它懂得感恩,适时回馈种植育养之人。而这不正是一个正直成熟的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吗?

谢谢稻子!你于肚子是粮食,你于脑袋是食粮,你不仅填饱了人的肚子,而且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

白露

9月8日,农历八月初十,多云。白露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故以白形容秋露,称作“白露”。这当然没错,其实也不妨解释为:此时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水珠,附着在树叶和花瓣上,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之美名。

古时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你看,是好东西吧,能消渴治病、美容养颜。因此,收清露是白露时节最为独特的习俗,甚至是一种仪式。民间还有喝“白露茶”的习俗,所谓“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说的是白露前后有一波茶叶生长的极佳期,此时的茶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的喜爱。当然,此时秋高气爽,更是出门走走的好时光。

8月27日,与茶友一行12人到上海朱家角古镇,我没去过,这是第一次,总的感觉还好。水多、桥多、弄堂多,是江南水乡的共同特征。记得住的是河边有座飞檐翘角的三层楼城隍庙,课植园内有块“大而少韵”的太湖石,古镇中心有爿五孔石拱桥,叫做“放生桥”,桥两侧的石缝中长着石榴树,树上满是石榴。是夜宿青浦,下大雨。第二天顺道去西塘。

大概是第三次来西塘吧。走近熟悉的“八字桥”,但桥边已无昔日停着鸬鹚的小船。过桥来到北街,使人想起这沿街的廊棚与那位乞丐的故事。走进人群熙攘的西街,参观了西园内的南社纪念馆,对余十眉先生等西塘文人深感佩服和崇敬。然后,在箬帽街桥头的“水轩仿”用中餐。我感觉西塘比朱家角更古朴些、精致些,也要热闹些。如果说朱家角是大家闺秀的话,那么西塘就是小家碧玉了。

9月4日,单位里组织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公园建在原国道接近瓶窑处,在路的北面,大概属长命村吧,有3.6平方公里。从大门口乘观光车绕一圈有8公里,中途设十一、二个停靠站,即所谓景点,最值得看的是莫角山宫殿和反山墓葬群,爬爬雉山也不错,如果沿途配有讲解的话,可能会更有趣些。刚开园时热了一把,现在参观的人不多。

今天早上,与妻子和一对夫妇朋友从杭州飞抵四川稻城亚丁,刚入住酒店,开启川西成都九日游。(待续)

微论

说说杭州的槽点

太阳升

杭州,要颜值有颜值,古人早就把西湖比作西子了;要文化有文化,上下五千年就是从良渚开始的。然而原本好比知性美女的杭州,不知什么时候起,脸上长了不少雀斑。这就成了槽点。

槽点,其它城市无疑也有,由于待在杭州,所以只说杭州。

杭州的槽点不少,哪些排在前几位,可能各有看法。我们按照对杭州的丑损程度,依次排列如下。

一、电动单车

电动单车逆行

像飞蝗一样,逆行、横穿,大街、小巷,汽车的路,行人的道,无所不在,到处乱窜。

它的名字叫做“电动车”——电动单车。

这些电动车简直成了路霸,已经不仅仅是市容的问题,而且危及市民及骑行者本身的安全。

其中各种送餐的电动车表现尤为顽劣。他们还振振有词:对客户守信。媒体也有报道,为送餐车说话,说送餐车为了守信,怎么怎么的。这纯属带歪节奏,难道不能把送达时间约定得晚一点?其实无非是想多赚点钱。赚钱无可厚非,但是要取之有道,难道为了赚钱,就可以践踏交通规则,就可以置市民甚至自己的安全于不顾?

印象中,有关部门屡次发文要整治电动车,然而都不了了之,成了“狼来了”。个中原因,有谁知道?我们肯定不知道,只知道飞蝗依旧。

二、违章建筑

三层已变成四层

一溜四间

看上去很光鲜

在杭州的许多位置,如果你在周遭走个三五百米,就一定会发现一些违章建筑。这些建筑,就如前面几幅照片显示,或高楼大屋,或破陋不堪,或涂脂抹粉,可谓形形色色。

“拆”,是个很红的字眼。当然指的是拆迁,那是一夜暴富的事。如果是拆违,那可是任重而道远。

某一任杭州市长,后来在某部的位子上退下来,撰文专门提及他在市长任上拆违的事,颇有点自得的味道。其实他刚开始动作,就被调走了,拆违就成了“烂尾工程”,至今仍烂着,而且变本加厉。如果他了解这些,还会有滋有味地说这件事吗?没有疑问,这不是他的问题,但是更无疑问,绝不是市民的问题。

三、共享单车

被侵占的文三西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车子都快停到竞舟路中央了

本小区大门前

共享单车,曾列为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但是热闹过后,早已沦为城市乱象,共“享”瘢疤。

有人怨市民,说市民的素质太低,才乱停乱放;有人怪政府,说政府应划出特定的区域停放。这些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最根本的帐,要算在共享单车公司的头上。你要赚钱,却不去管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共享单车口称要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仔细想来,其实是个幌子。试想,“一公里”这么小的范围,怎么停车?结果必然停到慢车道、人行道上。忽悠之下,乃至于一些小公司也上了老当,不多久,折了老本,本想共享别人的钱包,不想却共享了自己的破产。

四、出租车

杭州的出租车

09年,去华东师范大学开会。将近20年没有去上海了,复旦大学一位朋友预先指点我:下了地铁,步行十分钟就到了。照着做,却找不到。原路退回,叫出租。司机衣着整洁,戴着白手套,用沪普话问到哪。我告诉他,他说:“走走五分钟就到了,还坐不坐?”我说:“找不到啊,只好坐。”

可以说出杭州的租车司机是我打交道最多的人,所以对他们相当了解。

上海那个司机,他并没有特别地做什么,但是他做了杭州很大一部分出租车司机做不到的规范。换成杭州,他们不会告诉你路很近,说不定还会绕一圈,甚至干脆拒载——他们只拉路程远的客人。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司机,冬天老棉袄,夏天穿背心,并不在少数。不少次碰到,车程不到一个小时,司机居然打电话聊天超过半小时;更有一个奇葩者,嘴上全程插着一根牙签。

有一回,将近年关,司机是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杭州人,他要议价,比打表贵了20来块。“我心里很不舒服,”路上我说,“不是为钱,而是为杭州人。”然后把上海那个司机的事及感想跟他说了。到终点,他死活不肯要加价的那部分钱。最后,二一添作五。他,我觉得,已无愧于杭州的出租车司机,但是这样的司机实在太少。

当年国家某领导人,到杭州过年,看到西湖脏,说了句《孟子》里的话:“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结果杭州来了个全民动员搞卫生运动。

现在杭州这些槽点,比之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这些槽点,实质上就是,市民的公共权利——出租车涉及的城市形象实际上也是市民的利益,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冀望国家领导人再来引用一句经典,就像马云的口中的“梦想”一样,至多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

于是写此微文,以俟夫城市管理者得之。

诗词

秋思(外一首)

心之旅

——秋分夜,茶多失眠,晨早起

清风惬意时季把整夜都泡在了壶里望眉月盈盈有几多是你的情意远处星星闪烁与谁一道寻寻觅觅过了一程又一程窗外晨光熹微看花落籽结叶儿染黄了思绪秋天的回忆透明得像一块玻璃记得那年游山涧小道落叶寂寂曾笑老树相缠羡它情深依依溪流里那叶红枫如今你已漂到了哪里叹隔岸沧海人生只是一纸游记

九月的风

一朵紫薇

清晨在窗前微微地摆动

揉碎了四月的梦

我是一缕九月的风

吹乱了荷叶的绿波

让莲子的清香飘过了田垅

夏季是昨夜的醉汉

摇摇晃晃

在清风里洗去了他的倦容

岁月如尘

已然被扬得灰灰蒙蒙

唯有这九月

是我心底的一块胎红

这朵紫薇

她含着晨露微微的晃动

抖落了盛夏的燥热

我是一缕九月的风

蝶恋花·西湖柳浪

东方红

堤上清秋刚过半。浓绿微黄,携友沿湖岸。风骤欲撩青浪幔。碧云千叠蓝天伴。潋滟波光莺燕啭。露至霜来,悄悄芳颜换。相望雷峰塔却远。蓦然宝石山前展。

(,9,22)

教师节呈王峥恩师

仰健雄

解惑千秋业,

生材万卷经。

窗前一蜡炬,

点亮满天星。

(,9,10)

THEEND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