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们从北京出发,穿过甘肃兰州—武威—张掖—永昌—嘉峪关—酒泉—敦煌—甘肃和政,行程近公里…… 年,团队再次出发,北京—青海西宁—玉树—西藏类乌齐—波密—鲁朗—林芝—朗县—波密多吉乡—拉萨—江孜—萨嘎—阿里普兰—科迦村—西德村—冈仁波齐—阿里扎达—香孜村—昂仁县—日吾齐—拉孜镇—定日县—南木林县—土布加乡—白朗县—那曲县—青海德令哈—民和—互助,行程近公里….. 公里 从河西走廊到青藏高原 位 民间音乐人、非遗音乐传承人及民间音乐团体 40种 音乐门类 首 民间音乐 条 自然环境声 21位 国家及地方性民俗及人类学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 小时 民间音乐的视频素材 行走是为了找到我们自己是谁, 声音是打开我们认知自己的一种方式。 “行走的声音”这个项目的初心很简单,走出去听,走出去记录,走回来创新,再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本源的自然之声与人文之声以及它们创新后的可能性。 如今传承乏力已不再是新议题,究其原因,与时代脱节是症结之一。时间已经掠去了许多声音,再去凭空复原,意义不大,但剩下的这些沧海遗珠我们应当如何对待? 保持与传承是第一位。 空间上,每片土地的声音都浓缩着地域特有的样貌;时间上,经历历史长河洗刷而遗留的声音,是人们世世代代相传的记忆。时间与空间交汇的地方,就是这些传承人唱出的音符,每一声,都是一片大地的诉说,每一声,都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记忆。保留环境声和人声纯度,原汁原味地记录是基础。 团队采录现场 传承之后是创新。 原本承载着时间与空间记忆的声音,失去了流动的可能性,成了一团固体,重重砸在原地。声音如果不去传递,那它还能存活多久?如何让老的声音走出去,激发它们自己更多的生命力?怎样让非遗音乐不再是“文化化石”,而是让人们能够触碰到它?我们尝试用这些环境声与人声搭建新的空间,去触碰出新的可能。 我们希望用“行走的声音”本源音乐创新计划,搭建一座桥梁,一座传统与当代,民族与民族,民族与世界的桥梁。 从有初步想法开始,梦想下端,是理性堆砌出来的地基——翻阅大量的资料,设计路线,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拜访不同的人类学家,走访非遗音乐传承人,结合国内最优秀的音乐人重建音乐场景,规划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 出发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图片拍摄:猫猫 与本项目同名纪录片导演辜颖玲及指导老师张克荣进行纪录片拍摄探讨 与音乐人王磊讨论声音创作 由上海音乐学院博导萧梅老师引荐, 我们去拜访了著名学者、民族学与人类学家、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郝苏民先生/图片拍摄:思聪 在采录非遗传承人的同时, 音乐人还特别收集当地的自然和环境声, 在专辑中尝试用不同角度将听众带进本源的声音当中。 采录结束后,我们集结了国内及国外众多优秀原创音乐人,将我们采录到的民间音乐重新制作,现已制作完成11首完整音乐作品,并收录到即将发行的以地域音乐为概念的系列音乐专辑。 《行走的声音?河西走廊》专辑 信仰、感恩、劳作、悲苦、爱情、生命、家园、生死……无论是在河西走廊,还是西藏,这些情感从未改变,共情化作声音在时光里被个体创造,口耳相传,转瞬时光中,留下来的,便就是经典,也是人们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从这些声音中汲取智慧,我们需要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通过音乐去建立亲情感的场景。这时候,用什么乐器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和他融为一体,想表达什么。 遗憾的是,在团队回京后的第三个月,我们接到一位传承人家属的电话——裕固族西部裕固语地区的传承人贺俊山爷爷突然辞世。不久后,敦煌曲子戏传承人闫光福爷爷也驾鹤西游…..短短一年不到,河西走廊就失去了两位传承人,至此,他们的经典之声成为绝唱。 敦煌曲子戏非遗传承人闫光福/图片拍摄:辜颖玲 裕固族民歌非遗传承人贺俊山/图片拍摄:孙骁 年夏天,我们在贺俊山爷爷家中采录,他为我们演唱了一首裕固族民歌《萨娜玛珂》。这首歌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萨娜玛珂在遇难过程中对黑伯克从乞求到愤怒再到化身为大爱的过程。贺爷爷在彼时,肺部已经有些不适。返途的路上,团队还在设想来年的补录,想保存一份贺爷爷的最佳原声,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然是诀别…… 回京后,在贺爷爷的原声之上,我们邀请了维吾尔族器乐演奏家阿地力(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拉弦组首席演奏员、艾捷克演奏家)共同复原声音场景,制作出了这版编曲的《萨娜玛珂》。歌曲在贺俊山爷爷的实地采音上进行音乐场景的再次搭建。在歌曲的最后几秒钟,爷爷用方言说道:“就唱到这吧”。几经商定,我们没有减掉爷爷的这句话,而是保留原声在编曲版本内。 《行走的声音?河西走廊》专辑《萨娜玛珂》选段试听 “就唱到这吧”好像是一句又一句的挥手道别,这些声音正在地图上一个又一个,逐渐消失....这些珍宝一般的声音散落在大地的各个角落,每一首歌都是他们对于生命的体悟。我们要去发现这些声音,并用新的方式去传承,这时候如果要提传承,那么传承的就不能只是他们的技艺,而是真正融入这些声音之后对于生命的重新认知。 “行走的声音”寄托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让这些即将消失的声音能够“行走”起来,走进更多人的耳朵,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今年,我们还将行走。 明年、后年,未来的每一年,我们都将行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道路之上...... 本源音乐本源音乐包含本源的自然之声与人文之声,是具有源头意义的声音及音乐。 本源自然之声是指大自然本就呈现出来的声音。它是地域环境、声音生态的集中展示体,通过自然声音可以感知独特的地域及自然环境。 本源人文之声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表达生活,情感,思想意识的独特音乐艺术,是民族地域文化集中展示的艺术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音乐直接产生于民间,由人类集体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源音乐人文之声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走的声音 ●河西走廊 《行走的声音●河西走廊》音乐专辑将于年7月21号正式上线, 现已开始预售。 实体专辑仅发行张, 我们会将专辑的部分收益返还给这些老艺术家。 《行走的声音》音乐纪录片正在剪辑制作当中..... 专辑预售方式: ●1.专辑预售: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2.淘宝购买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