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德令哈人,你的农业户口要取消了生活将会受到这样的影响....

根据北京最新出台的《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广东省在内的30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

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云南、甘肃、青海、福建、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新疆、宁夏、浙江、海南、内蒙古、天津、上海、北京。

青海已经开始实施啦!

小编正巧9月19日刚办完户口迁移。

拿俺家的户口本来看看有什么变化呢?

区别在哪?

▼旧户口本

大家可以看到

旧户口本的户别:非农业家庭户口

下面还有一个长方型的大红章:非农业人口

▼新户口本

大家可以看到

新户口本的户别:居民家庭户

下面的长方型的大红章:木有啦!

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享有的权益有哪些?

农业户口的主要权益

1拥有宅基地和责任田

  农民可在自家宅基地建房。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以及各种各样的补贴,还有近郊区的土地升值。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通过拆迁可以获得更多收益;

2享受到集体收益分配权

  分配土地等集体经济利益。如有些地方现在村里凡有户口的,不论大小,每人每年能分红,但如果户口迁出,就不能参加分红了。

3买房

  买房农民可以到城市买房,但城市居民到农村买房(小产权),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4大病保险和新农合

  新农合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大病保险对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报销,针对参与新农合的农民报销比例不低于50%。新农合人均筹资政府给与一定补助。

5养老保险

  有些村里,农村户口的人,凡男的45岁以上、女的40岁以上,都买了养老保险。只要出很少一部分钱,男的到60岁,女的到55岁,每月就可以领到一定的养老金。相反,非农业户口的人如果没有工作,就必须自己买养老保险。

非农业户口主要权益:

1招工待遇好

 农民要想致富,企业上班是出路。可是企业在招工时原则上只考虑非农业户口,即使没有户口限制,也在主观上优先考虑非农业户口。

2失业保险待遇好

  非农业职工失业后,其享受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至90%,最长不超过2年;而农民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为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40%,根据单位为其连续缴费的时间,一次性支付本人,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月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1年。相对于非农业户口失业人员,农业户口职工失业后,这些相关优惠政策都不能享受。

3养老保险待遇好

  非农业职工退休时,可以按月领养老金;而农业户口职工按现行政策,无论交多少养老保险费,退休时,只能一次性退保。

4医疗保险待遇好

  非农业职工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不但住院可以报销,门诊看病也可以报销,退休后,还可以享受退休后的各项医疗费报销待遇;而农民工在职期间只有住院了才能报销,一旦退休了,就不给报销了。

5低保标准高

  按照民政部门现行的低保标准,非农业户籍人员享受低保待遇的标准为每人每月元,每年元;而农业户籍低保人员为元/年,每月元。非农业户籍人员的低保待遇是由市、区两级共同负担,农业户籍人员的低保待遇是由区、镇两级共同负担。

专家解读

针对户口登记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变居民制度,其中最重要目的就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农民来说,是有益的。以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制度的完善、教育均等化的完善,农民不一定愿意固守土地,很多人会到城里生活,特别是二代、三代,不愿意待在农村。而城里人退休后,愿意到农村去,也可以去。

针对研究“户随人走”政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刘宏斌指出,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户口迁移。其中前者根据目前的生育政策是能够控制的,但因为就业外地户口迁到北京的渠道非常多。为了防止因渠道多而失控,必须要清楚每一个渠道每年进入多少才能够保持平衡。

针对权益保障等问题

  竹立家认为,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也要推进,农村的房地产交易也将逐步推开,进入市场,城里人也可以去农场买房置地。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能从中获益。

德源德令哈市旅游局

德令哈人必







































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哪里可以治好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