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7月2日至12日,随时光摄影团赴青海万里行,围绕柴达木盆地采风,西北至冷湖,东北达可可西里,拜谒了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地方,走访了最早的冷湖石油城,浏览了广袤无垠的察尔汗盐湖,领略了昆仑山的雄姿;拥抱三江源,与可可西里的野驴亲密接触;欣赏可鲁克和仙女湾旖旎的风光,与托素湖的火烈鸟相持斗法;邂逅晚霞朝阳相伴的茶卡盐湖,和鰉鱼近距离的相望;还有那拿不走的翡翠,搬不动的盐花。啊!可爱的青海,我梦寐以求的天堂!摄影人的风采,请看我编制的美篇:“行走在天路上的摄影人”。

年7月2日,早上7:20出发,9:20到眉县,12:20到达甘泉服务区,午餐是30元的自助餐,13:19继续西行。

车厢联欢会在秋晨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拉开了序幕。一曲悠扬深情的陕北民歌“三妹子”,把联欢会推向了高潮。

白发一族在这个团中不在少数,我这个73岁的才坐到左边第四排,右手第一排和我平行,鹤发红衫,80高龄的老刘,精神抖擞,器宇轩昂。夜宿兰州海石湾,含早餐元。

中国原子城

年7月3日,

11:00,到达海北州西海镇中国原子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的地方。

我们来到这里,与毛主席的塑像前合影。是他老人家大手一挥,我国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

午餐后我们漫步原子城,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地厂旧址黄楼,展览馆以及基地建筑。

一个代号就是一座城市。XXX这个城市的名字就显得格外神秘、霸气、吸引人!这个你们都懂的。这座城市被作者号称是“不管是在公开发行的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城市列表、车牌号、电话区号,淘宝可送达的城市列表上,你都找不到我出生的XXX城。

像XXX这样的城市,中国还有两座,分别是和YYY。年时,中国对外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完全退役。西海镇的目前已经被当做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了。

开放了的西海镇,处处都有历史的遗迹。在厂原家属院,我们见到了纪念碑;黄楼,昔日的宿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与现在的住户了解厂的过去与现在。他说,的人都搬走了,现在都是新住户。

展览馆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我们,我们匍匐在他的身旁,感慨这里昔日的神秘和默默的辉煌。

沙柳河鳇鱼生态园

15:00,大巴车来到沙柳河鳇鱼生态园,我们驻足观看鳇鱼逆水而上产子洄游的通道和轨迹。

湟鱼是裸鲤的俗称,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裸鲤全身裸露,几乎无一鳞片,体形近似纺锤,头部钝而圆,嘴在头部的前端,无须,背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或淡黄色,身体两侧有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带淡灰色或淡红色。也有个别全身呈浅黄色或深绿色的。

在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湟鱼,保护湟鱼既关系到对于青海湖“水-鱼-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也关系到青海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生活在湖里的湟鱼占到整个湖里鱼类资源95%以上;同时也担负起了环湖生态链中的最核心一环:湟皇吃湖中藻类净化水质,而鱼鸥、鸬鹚等鸟类只能捕食湟鱼为生;而这些鸟类又是狼、狐狸等野兽的口中美味。可以说,没有湟鱼这个钥匙,这一个生物链就运转不动,青海湖这颗高原明珠就可能黯淡无光,成了死湖。

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青海湖环湖地区有40多条淡水河与湖相连,其中,布哈河、沙流河、泉吉河、黑马河和哈尔盖河是湟鱼洄游的主要河道。这几条河中,到布哈河里洄游繁殖的湟鱼是最多的,每年都占到70%以上。三岁以上的雄鱼和四岁以上的雌鱼,每到六七月份繁殖季节就会成群结队地从青海湖里游出来,浩浩荡荡地在河口集结,逆水而上。在水流的不断刺激下,鱼爸鱼妈们的性腺成熟了,就会在合适的地方产卵受精,孕育出鱼宝宝。

洄游繁殖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鱼儿们要时刻提防着河边等着捕食它们的鸟类天敌;如果水流得太快了,会把它们冲下去,所以它们的前进路线都是一边进、一边退,有可能前进三公里,又被水冲着退回两公里,要是赶上上游下大雨涨水,一晚上就能把它们好几天的努力清零了;来水大给它们增加了难度,来水少了更不行,因为河道里没水,鱼儿们就会搁浅;克服了水流,湟鱼还得爬坡,河道里的坡坡坎坎给它们制造了各式各样的难以想象的落差和麻烦。

为了让湟鱼顺利洄游,当地专门为它们修建了过鱼通道,这种阶梯式的过鱼通道可以让鱼儿们轻松地跃过台阶的高度,蹦累了,还能休息一会儿,再接着爬坡。历经千难万险的湟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做窝产卵呢?湟鱼繁殖靠体外受精,鱼妈妈把卵排在水中,鱼爸爸也把精子排在水中,让卵和精子自己在水里找对象。所以鱼爸鱼妈选择的产房就很讲究,水流要相对平缓,水深在一米以内,水下还要有小沙石。

在浅水里,鱼的身体一直在扭动,由于鱼爸爸的挤压冲撞,鱼妈妈的身体经常会被挤出水面。一条雌鱼在一个洄游季通常要产—枚卵,个头大的可以产上万枚卵,但它们不是一次产完,洄游路上一般要产两到三次,然而存活率却只有千分之几,也就是说能长成鱼宝宝的只有几个。鱼爸鱼妈生下宝宝后会先游回青海湖,鱼宝宝们要在河里等到有能力主动吃东西,不再害怕阳光,可以跟大鱼一起白天活动以后,才会游回青海湖,一般要晚一个月才会和鱼爸鱼妈团聚。

青海湖仙女湾

20:00,到青海湖仙女湾欣赏绚丽风光,拍日落。夜宿刚察元。

年7月4日,昨晚12点睡觉,头痛,一会儿也就睡着了。早上六点起床之后到酒店不远处的仓央嘉措广场转了转,有几个摄友已经拍了好多刚察的美景,这里空气很新鲜。然后出发去德令哈。

10:00,走不远,到了一条河,里面有很多鰉鱼,正在等待逆流而上去产卵,拍照。

一休说,团里有一个70多岁的老妇,身患肺癌,去年东北42天,她的观点是不在家里等死,她乐观人生观、疾病观,值得我学习。

中午在天俊县吃饭。牛肉拉面8元一碗。夜宿德令哈,含早餐元。

年7月5日,8:00途中拍摄雪山草地云带,雀跃不止。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9:30,到可鲁克湖,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两个湖由一条水系连着,一个是淡水湖,一个是咸水湖,当地称之为情人湖。

托素湖却是一派荒凉景象,它周围全是盐碱沙滩,岸边有风浪不断拍打形成的几米厚的盐花。

盐湖景色非凡,引起我们团友拍照的兴致,窈窕红女,湖面激情,摄者忍不住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淡水湖克鲁克湖,则充满了生命,湖周围是一个比较大的湿地,植物丰茂。

在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之间的一大片水域上,有着青海湖著名的火烈鸟。

火烈鸟

11:30,停车拍摄。时光团长根据上次来这里的经验告诫我们靠近湖边时动作要轻,不要大声喧哗,大家照着做了,可是三四只硕大的火烈鸟在湖中徘徊,不温不燥,真有点胜似闲庭信步、处事不惊的老到之态,让我们拍摄飞翔的愿望一直处于等待之中。静止的火烈鸟拍到手软,可就是没有飞翔的动作,时间过了许久,我们不等了,12:30,带着稍许的遗憾前往托素湖,白公山外星人遗址。

外星人遗址

非常有名的“外星人遗址”在距德令哈西南边公里处、托素湖东边的白公山上。

以外星人的眼光看,德令哈一带是星际交往的最好之地,特别是白公山一带条件更优。托素湖和可鲁克湖外形很有特点;白公山离湖最近,地形独特,十分醒目。如果外星人乘坐飞行器进入地球,首先看见的是柴达木,最醒目的是咸淡两湖,最易辩识的自然也就是白公山。

岩洞里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铁管穿入山体,与岩石紧密吻合,就像将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样,管子呈铁锈的褐红色,一看就不像人类留下的东西,流传最广的当然是外星人留下的。

在外星人遗址的洞中巧遇澳门大学教授,在他的指导和手机电筒的光影下我认真地拍摄外星人遗址管道内部的状况。

当地有关机构把一些管片送到有色金属集团做测试,化验结果显示氧化铁的成份占30%以上,而且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含量都比较大,说明管片年代久远,最奇的是其中有些元素根本没有化验出成份,这更增加了外星人遗址的神秘性。

这些管道式的东西,真的是外星人丢下的吗?

白公山旁边有一个我国著名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在此设有13.7米直径的天文望远镜,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毫米波观测站,原因是德令哈地势高,空气透明度好,是亚洲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

岩洞外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都站立着,有些甚至立在旁边的湖中。一看就不像人类留下的东西,流传最广的当然是外星人留下的。

“外星人遗址”外,许多竖立起来的石头都向着托素湖。

这些竖立起来的石头,并非人为所致,只可以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

15:30,回程途中重拍火烈鸟,仍旧是悠闲地漫步,丝毫没有起飞的意思。大声喊叫、抛土块,因距湖边太远,土块在湖边不远处落下,火烈鸟不屑一顾,仍然我行我素。偶尔一只鸟忽闪忽闪翅膀,伸伸下肢,看来来这里拍他们的人太多了,习以为常,你们又跑不到我的身旁,你奈我何?罢了,我们只好鸣金收兵,败下阵来,还好青海湖中的火烈鸟也收在我等囊中了,只是缺少飞行状的罢了。

大柴旦

夜宿大柴旦。翡翠湖拍人物、落日。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有一个年轻人,对我们摄影人的信任,让我们尽情地拍下了她美丽的瞬间。

冷湖石油基地

年7月6日,往冷湖,参观现已废弃的第一个石油基地,早年第一代石油工人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钻出了石油,今天的人难以想象。夜宿冷湖。

年7月6日,时光摄影团探访冷湖石油基地,现已废弃。早年第一代石油工人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钻出了石油,今天的人难以想象。

冷湖,蒙古语叫“奎屯诺尔”,意即“冰冷的湖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南昆仑,北祁连;无论春夏,人们看到湖泊大都呈白色,看上去都冷冷的,而叫“冷湖”。

山下瀚海八百里,浩渺无垠无人烟;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地面泛白碱,风吹石头跑……冷湖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高原缺氧,年降雨全国最少,一年只有一两次。

时光团的摄影者们满怀对老一辈石油工人的崇敬心情,来到这昔日辉煌的石油基地用镜头做实地记录。

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石油。年2月,奉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19军第57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名官兵脱下军装,穿上工装,放下钢枪,拿起铁锹,从陕南汉中出发,分赴当时有油气勘探的地区,成为基础薄弱的中国石油工业一支具有顽强战斗力的雄师

年,地质勘探队伍伴着悠悠的驼铃声,踏入这片貌似月球表面的神秘土地,开启了找油找气的征程。来到青海的石油工程第一师,在石油师师长张复振、参谋长陈寿华的带领下,与上万名石油工人,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抱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青海柴达木,来到人迹罕至的冷湖。为柴达木的石油工业写下了重要的篇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几代人的青春与理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冷湖石油构造最早是地质队于年发现的。年,青海石油勘探局派出一支石油钻探大队到冷湖继续勘探找油,6月23日在四号构造开钻第一口探井,即获得低产工业液流。年9月13日,冷湖五号一高点地中四井发生强烈井喷,日喷油量达吨,连喷3天3夜,井场周围成了一片油海。

年初夏,地质部石油普查大队(代号)一分队的30名同志,首先深入到了赛什腾山下,在这块亘古无人的戈壁滩上,留下了第一行足迹。他们最开始的落脚点,就是日后的老基地。

冷湖四号因处于冷湖四号石油构造带上而得名,海拔米,镇区面积2.1平方公里。年1月,青海石油勘探局迁址冷湖,后更名青海石油管理局,四号成为局机关及冷湖市所在地,可谓极一时之盛。年底,镇区人口人。年,局机关及其下属单位陆续搬迁甘肃敦煌市七里镇新区,冷湖镇开始衰落。

年9月13日,老一辈的石油人在冷湖,发现了第一口标志性油井“地中四井”。当钻头钻至米深时,发生异常猛烈的井喷,连续畅喷3天3夜,日喷原油吨。喷油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油田为之振动,紧接着各路勘探队伍逐渐向冷湖集中,展开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年,冷湖油田年产原油30万吨,成为当时全国第四大油田,对当时西部工农业发展和边疆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共和国最早的油田之一,冷湖油田还为后期开发建设的油田输送了大量人才和技术,形成的“冷湖柴达木精神”是石油工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冷湖,是青海油田的父亲湖。这个“湖”不在地上而在地下,湖中“流淌”的不是水而是石油。

冷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艰苦、人类最难以生存的地方。那种生命禁区的历练,总使人感觉到一种神话和奇迹。只有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才能或骄傲或痛心地谈论它。冷湖人笃信人定胜天,于是虔诚而惨淡地营造着打破生命禁区的奇迹,以极其坚忍的意志存在于地球的第三极,给人以在其他地方无法体验的震憾。这也是许多冷湖人魂牵梦绕、千里重返的一个宿梦

冷湖与内地相距遥远,日常生活用品都要从内地转运过来。长年在这里生活,很难吃上新鲜时令蔬菜。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住戈壁,挨饥渴,战风沙,斗寒暑,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克服着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许多到过冷湖的人,都称冷湖是“月球的表面”,海拔三四千米,全是戈壁、荒漠、盐碱地,基本上寸草不生。一位老石油部长感慨地说:“这里缺氧不缺精神。能在这里生活的人都是英雄。

冷湖人来自天南地北,形成了冷湖特有的文化,这就是包容和善待。冷湖人有的来自部队,有的来自大学,有的来自工读学校。有的是北京知青,有的是不甘贫困的农村青年,还有改革开放初期来自省城西宁市的待业青年。应该说,这样的文化大融合,铸造了第二代柴达木石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了冷湖人特有的气质,这种文化是部队文化、农村文化、知青文化、大学文化和北京文化的荟萃。

如今,地中四井纪念碑仍然高高擎立在冷湖,它是青海石油工业划时代的里程碑,撑起了柴达木石油永久的辉煌。

为了柴达木石油工业发展与建设,许多老一辈的石油人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都奉献在了这里,为纪念为献出生命的先烈,年青海油田筹建了冷湖四号公墓。长眠着自青海油田开发以来,先后因公和因病去世的多名油田领导和职工家属。

一座高12米的纪念碑,碑身正面写着“为发现柴达木石油工业而光荣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整个公墓显得庄重、肃穆。纪念碑后,是大片的坟墓,多个墓碑,背衬着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全都朝向东方家乡的方向,因为长眠在这里的人,大都是从东部来的。

冷湖油田还为后期开发建设的油田输送了大量人才和技术,形成的“冷湖柴达木精神”是石油工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这片残垣断壁,曾经见证了激情燃烧的石油会战岁月。冷湖最辉煌的时候生活着5-6万人。60年代冷湖人还奔赴大庆、胜利等地支援建设,一度有“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冷湖人”的说法。冷湖油田在当时我国石油产量极端地下、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的情况下,为我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印反击战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也为青藏高原地区工业的腾飞发挥了极大地作用。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几万名石油职工的青春与梦想留在了冷湖那片高原之上。如今这些残存的废墟,记录了中国石油一段艰苦创业的奋斗历史。

我和时光团长在遗址中寻找当年石油工人生活的痕迹,这里应该是昔日的灶台旁,我们也仿佛看到当年烧柴做饭的情景。

被废弃的帐篷残片,不忍离开这片故土,仍顽强地坚守着这块阵地。

石油燃尽已成灰,仍留痕迹在当前。

冀东油田怀旧团王宏伟兄弟重返故里写下深情的留言。

这里到处都是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遗存,任何一个油田都将铁人王进喜作为标杆,这里也并不例外,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的大幅标语比比皆是。

冷湖曾经辉煌,复又沧桑。光荣已成历史,梦想变为现实——青海油田从这里诞生,柴达木盆地石油滚滚,生生不息。

虽然,眼前的冷湖显得悲壮而苍凉,但是,在青海油田人的心目中,冷湖不冷,冷湖不倒。冷湖,注定永载史册,世代流芳。

仅以此短文献给我的父亲和千千万万为冷湖、为青海油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代代奉献的人们。

雅丹地貌

年7月7日,8点左右到俄博梁外围旱雅丹地貌拍摄区,拍到11点,这个点虽然小,但是要完全拍完,至少也要3个小时。雅丹地貌是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平地上凸起巨大的土堆,形状各异,似航母、似斗鸡、似峻峰、似迷宫,很过瘾,远眺俄博梁,野外午餐。

16:30,西台吉乃尔湖水上雅丹,地处甘肃、新疆库尔勒、青海交界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盐碱地,寸草不生,盐碱沙土经过大自然的造化,结合在一起,似蜂巢、似钟乳,造型奇特。水上雅丹则是在一片盐湖中突兀而起的,在水中、在湖旁,造型奇特。

夜宿大柴旦。

察尔汗盐湖

年7月8日,8:00,离开大柴旦,前察尔汗盐湖,湛蓝的天空,洁净的白云,一望无际的盐碱戈壁,于下午的2时许到达察尔汗盐场。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

踞于巍巍昆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而柴达木盆地的心脏则是赫赫有名的察尔汗。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天然盐湖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它有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和长达32公里的奇异“万丈盐桥”风光,使它的名字响亮了半个多世纪。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青藏铁路穿行察尔汗盐湖而过。盐湖东西长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米。湖中储藏着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60亿人口食用0年。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十分可爱。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

水为什么是黄色呢?是水温高的能煮鸡蛋吗?这都是盐水洗手都不行,当地牲畜饮水都有困难吧?红晔嫂子在







































南京白癜风皮肤病研究所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