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国行指导团队由往届青年中国行优秀团队成员组成,同时也是中华青年精英交流网络的成员,他们协助基金会共同策划组织青年项目,对不断新生的青年中国行团队进行指导和培训,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将实践的力量传递下去。 中华青年精英交流网络(以下简称:交流网络)是在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支持及指导下的汇聚中华青年精英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综合性联谊组织,成员来自支持及参加/参与过基金会中华青年精英培养计划中各项目的合作组织机构/高等院校及个人,与入选团队/成员等。交流网络致力于在全国建立以高校为据点、地区为集群、基金会特色项目为聚集点的精英领袖群。 赵思华 关键词 98年6月的一头小狮子 四川农业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枚女子 个人经历 上大学以前的我,就围绕着学习一件事,进入大学后疯狂进行各种尝试:泡过凌晨一点的实验室;参加营销比赛卖过包子;带领班级站上过校园的舞台,为大家带来欢乐;带领部门的小伙伴在成都的小酒馆里畅饮过;策划过几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的活动;在通宵自习室里感受过坚持的力量……未知的大学生活,精彩还在继续。 在大一学年里,获得了四川省生命之星科技大赛三等奖;正大杯营销比赛三等奖;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四川农业大学暑期实践优秀个人;四川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兴趣爱好:如果你相信的话,就是学习 与交流网络的故事 在今年5月份,看到学校关于青年中国行的一些介绍后,大胆的尝试,报了青年中国行专题项目,并成功进入宁夏组,成为中西部气候适应青年干预项目-青海组的一员,我们的课题名称是连续升温和极端天气对德令哈市农业及养殖业的影响。并在今年7月份,前往青海省德令哈市克鲁克镇,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 在这七天里,我们在政府部门碰过壁;见到过听不懂我们讲话的藏族小哥哥;在牛圈里看过牛;在大草原上放过羊;在青旅里自己动手做过饭;在蒙古包里吃过蒙古族阿姨给我们包的饺子;喝过蒙古族小弟弟给我们做的酸奶;在美丽的青藏高原自驾游过;吃过克鲁克湖的大杂蟹;创下过一天走3万步的记录…… 短短七天,却留下了无数个值得铭记的瞬间,不仅对气候适应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还交到了来之天南海北却又志同道合的4个小伙伴。 青海之行,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更是使我真正成年的一次人生实践。 青年中国行结束后,在今年9月又有幸加入中华青年精英交流网络,成为青年中国行指导团队的一员。在这个团队中,是宣传部的一员,在平时的,我们会进行头脑风暴,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擦出别样的火花,感受思维活力带给我们的成就感;此外,还学习到了其他小伙伴的优秀之处,无论是做事情还是在一些特殊的技能上面,一不小心,就会带给你很大的震撼。 交流网络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其他学校优秀学子的长处,更是不断激励我学习的动力。 关于自己 我抱着一份忐忑的心情进入大学,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什么特长,但就是因为这一份忐忑,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前进。 现在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了,就是前方的路特长,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任何时间为未来做准备都不晚,没有什么技能也不要怕,那或许正是激励你前行的动力。 未来,希望每天比自己昨天棒一点,强一点。按照自己的道路,过好自己充实的每一天。 对青年中国行想说的话 遇见你,很幸运!你就像一条纽带,让五湖四海虽从未相见但却志同道合的我们相遇;让我们的在不同的地点相同的时空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我们的天马行空变得可以触摸,你让一切变得有可能! 未来的你一定会成就中国更多优秀的青年! 长按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