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uo)

作者:池昌峰

授权转发,特此感谢!

编者按:本文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名物探学生,在大三时对大二第一次出野外时的回忆整编,讲述了一名地质学子首次出野外的所见所想。

地质学子的初次野外经历:野性、洒脱、辛苦、壮丽、收获

小编是地大(武汉)地空学院的一名小学渣,目前大三。本来早就想提笔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但直到今天才卯足干劲儿完成了它,希望展示给诸位一线野外地质工作者最真实的情况。闲话不多说,以两张工区图开始我的讲述。

开篇我想说的是:一线地质工作者的确很苦,当然在不同的区域干活,自然有不同的苦法。限于阅历,我只能展示我所体会到的那种苦法,展示那一点点“血泪史”。

图为工区的蓝天,地点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边缘

先说说背景吧~当时大二即将结束,山东七院那边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联系了班主任,希望能从咱这招募一些大学生去青海海西那边实习。老班向我们传达了这一消息,诸位同学们那初生牛犊的劲头,自然踊跃(当然如果真正体会到了艰苦,或许就……)。最后,我们班上筛选了14条好汉,在考试结束后赶赴青海。

青海的野生葱?

接下来就是7月4日,班师青海,两天从武汉至西宁之奔波(火车卧铺单位报销),路途上诸位地空院屌丝不外乎喧闹,娱乐以及老本行—“基情满满”。

卧铺纪实01

卧铺纪实02

在西宁当晚,七院的接待人员请吃了一顿大餐,酒足饭饱的我们,自信地认为接下来的工作一定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

西宁的夜宴,充斥着欢乐~

到西宁的第二天一早,便是八小时的火车硬座,赶赴青海德令哈市,在浑浑噩噩中,时光飞逝。

德令哈站抵达~

这时,作为南方人的小编,才见识到了西北戈壁的景色……额,的确很壮美(实话来说小编有点犯怵了,西部的干燥气候有时候的确觉得承受不来)。

西宁—德令哈

青海远征军

然后一到德令哈站,我们便在七院领导们的热情接待下,上车赶赴我们即将工作30多天~40天的工区。(小编生存能力非凡,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在工区的风沙中傲然待了41天,最后一批一个人离开)

工区的具体名称是“查黑乌尔塔”和“巴润乌拉”

接下来又是坐车坐得昏昏欲睡~

从德令哈到工区的路上,最后一点绿色

随着汽车的行进(吉普车和五十铃车,不能说舒适),我们逐渐远离人类文明,开始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驻地风光

驻地简要的介绍

图中的断壁残垣是当年的修建青藏铁路的士兵居住的,然后废弃了;更远一点的地方就是青藏铁路了

先说说我们总的工作安排吧

基本上是离开驻地在野外干活4天,然后在驻地干活1天~

出野外的话,早上七点起床,洗漱吃饭后。大概8点,上车出发;

到达预定地点,下车(荒无人烟的地方,一般两人一组);

走路,走路,爬山,爬山……

一般下午6点左右收工,8~9点收工也不奇怪(西部天黑得晚);晚上十点到达驻地也不新鲜。

由于人手问题,小编被安排在了化探组,所以先说说化探的流程:

一、上工的前一个晚上,召集第二天准备“出征”的队伍,抽签,分配小工区;一个小工区内一般有十几个采样点,当然,第二天的地形具体如何,看你的运气。

二、在地图上标出预计的路线,以决定你第二天坐哪一辆车,怎么走,以及收工后在哪里上车等等(还有一些器材的准备);

化探第二天的地形不好说,可能是这样的戈壁(地形相对平坦)找到古河沟,以及采样点

也可能是这样的峡谷峭壁,爬山爬半死也是不可避免的

景致都很类似,方向感不好那就……

柴达木盆地这一带,古河沟众多,山里都是干涸的水系(河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地图上标的点并且采样(就是挖沙,挖一斤,放背包里),在GPS上定点,以确定你到达了。

地形很复杂,有时候可以说是危险,但是,七院带领的工头工作毫不含糊

开工日的一早(七点-七点半):吃饭(吃馒头,没有米饭,南方人表示很哀伤),清理背包,从库房帐篷拿取中午吃的食物(饼干,火腿肠,泡面)、水;有时候光景不好,东西消耗完了,来不及购买,就只有馒头和咸菜了。

然后大概早上八点,集合,化探负责人讲话,内容一般是注意安全,以及对今天工作的安排,比如哪一组上哪一辆车,今天的地形好不好等等……或者其他要注意的问题。

车子一般会颠簸一到两个小时,在九点多,队伍陆续下车。

下车之前要和司机师傅谈好,自己大概几点(一般傍晚)会在某某地方等车,然后在地图上指出来。然后一个队(一般两个人)下车,开工!

出野外就是你和队友在旷野上的别样历险。(此时,我想到了贝尔)

且行且珍惜~

地质人其实没有啥华丽昂贵的装备;迷彩服,帽子,墨镜,解放鞋,大概就是这样。(西部出工建议带唇膏,否则一天下来非得唇腭裂不行);

一天工作,水也是得掂量着喝,那种酣畅淋漓的豪饮是不可能的,小编当时开始时一般是一天四瓶矿泉水,后来一天三瓶也扛得住。这些都是锻炼出来的~

队伍一般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拿着这些东西:定点以及指明方向;定点描点,找寻今天任务内的采样点;在到达采样点后,要进行喷漆,以表示已采样,方便后期领导检查;

另一个人就是拿着筛子和铲子,在规定地点采样、挖沙。(还有诸如深挖坑的要求,这个学化探的同学应该比我清楚)。

然后在筛子上猛摇,留下细砂。

这样的袋子一天一般是十几个到二十个,由两个人背,所以到一天末了,背包那叫一个重!

收工的时间卡在日落时分,是很常见的,当然在野外,手机信号全凭天定,有时候大家都到预定地点集合了,可能只差几个人,这个时候就得打电话联系催促迅速收工(当然,能否打通还是运气问题)。在德令哈那一块,电信信号好些,联通、移动就不给力了。

晚会回到驻地,一般会在图幅上描个点什么的,以及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写样袋标签,GPS的投点等等)。

下面开始物探的章节,由于小编没在物探队工作过。所以资料不多,就写得简略点。

物探化探总的工区面积在+平方公里。使用的是磁法勘探,仪器如下图;采样点也更密集,按直线排布,一天几十个点(具体记不得,反正在50个以上)。

质子磁力仪,物探的同学应该很清楚

具体工作方式就是带着仪器,GPS,罗盘,到达预定地点,就用仪器测量,然后前往下一个点;方式简单,但也不可能是省力的活,依旧是累个半死妥妥的。

化探就是随着沙子样品一点点增加,压迫肩膀的紧迫感和对前方道路的绝望感~物探我想就是遇见崎岖地形,没办法绕路,只有直面往前。

就这么扛着仪器走,我想到蒋兆和的著名画作《流民图》

为了测点,辛苦攀登中

蛮荒之地

野外工作,也自是危险重重。

野狼(或者是野生犬科动物)的脚印,之于小编,则从来只看过脚印,没见过实体~万幸万幸!

行车的路上偶遇的一只吊睛白额骆驼!

车止于此,由于前方浮土流沙,已不能再前,剩下的路就得靠两只脚了。

尽力穿梭于山谷之间的车,向司机师傅致敬

物探小将,补充一下:物探磁法测量结束一个点以后,还要在测点上插一根红头筷子以做标记。

每爬上一座山,心里会莫名自我感觉良好长达40秒

物探之路与化石

这样的平滩,中午格外热

在陡峭的山腰间行进,必须小心万分

青海的天

之前昂扬积极,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大学生们,在青海风沙的磨砺之下,一个一个全部变得服服帖帖的。

新篇章开始。敬请下看《日常娱乐篇》

前文已经说过,工区大概是每工作四天在驻地留一天。当然,这一天也不可能无所事事,一般会被分配去筛化探的沙子样品。当然,这事是全员出动。

上午筛一筛,下午筛一筛,精神抖擞,通便利尿。

筛样的合格与否有一套鉴定标准,大概就是一袋沙样经过两百多次的摇动,从筛子中落下的细沙不能超过几克(好吧,具体数据又忘了)。

然后沙子装到牛皮纸袋中保存(分别标注为“分红”和“备兰”)。

小编在青海的最后几天都是留在驻地筛样品~

野外工作结束后运送至山东临沂再做分析(曾经幻想过这些样品要是丢失后该怎么办……这个画面太惨,我不敢想)。

画面如下:

骆驼基本都是野放,因为驻地附近有水源,故偶有骆驼光顾饮水。

托素湖旅游小分队之二合影(这张照片中还有给我们开车和做饭的张工、于叔)

时间卡在7月31日,“青海远征军14人团”第一批队员离开之日将近,驻地领导同志为此特别买了许多酒肉,搞了个欢送会~

这是来青海以来,吃的第二顿好的~

诸位的脸上除了欢乐还是欢乐~

驻地全员合影(满满的都是回忆(?????)?)

写到这里,小编的确感到有点虚累。当然,能看到这里的(能有5个人么?(-__-)b),小编也十分佩服您的耐心!诚挚感谢您的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