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第一天

生活在别处,夏都在西宁。

当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入夏季的时候,这里却凉风习习。早上穿了一件羽绒背心出门,随处走走,时而有藏传僧侣裹着绛红色僧袍口诵经文在闹市街头从容经过;时而能见勤奋的穆斯林在店铺小摊上忙碌地劳作;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背着双肩包穿着冲锋衣迅疾前行。各种参差不同的节奏在这里互相碰撞,彼此融合,就像它曾经的历史,包容着八方来客。

青海博物馆

五千多年前,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就在这里静静地流淌,养育着人类,养育着叫做“羌”的族群。领导华夏先民制服水患的大禹就是羌人。《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至今,羌人的舞蹈中还有“禹步”,记录了大禹治水时,走路时身形。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义讲:“在敬畏中生活,在希望中永存。坚信下一个世界的存在,快乐坦然地走向那里。天国是一个终点站,人们的一生只是过路。”

群山环绕的西宁是掩映在黄土地中的一抹碧绿,潢水不疾不徐地穿越整座城市,垂柳和丁香随风摇曳。在熠熠的阳光下登上凤凰台俯瞰西宁全貌,能感受到这座古丝路重镇,河潢谷地中心的安详与宁静。

当夜晚来临,这座城市又展现出了不同的热闹风景。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孜然和烤羊肉的气息,水井巷,莫家街,口福街都是吃货的天堂,除了烤肉,还有手抓,酿皮,甜醅,羊杂,串串香,地道酸奶和浸泡在辣卤里的各种海鲜,以我有限的吃货经验,实在不知道那究竟是啥。

第二天

西宁的市花是丁香,怎么看都让人联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这小小的紫色花儿绥绥蕤蕤地诉说着烟雨轻愁,将西宁打扮出了江南的模样。

最初长在西宁的,也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株丁香,叫暴马丁香。正是这棵树,才有了塔尔寺,说起来要倒退多年的时光。在离西宁市区28公里左右的鲁沙尔小镇,有一座山,形状很像莲花,所以叫宗喀莲花山。西藏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父亲在那年梦见文殊菩萨从汉地五台山而来,而他的母亲香萨阿切在当年的十月,诞下一名婴儿。这名婴儿就是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大师为了弘法,一直生活在西藏直到圆寂,而他故乡的那棵树,也渐渐的枝繁叶密。很多人去见这棵树,见那十万片树叶上呈现的佛做狮子吼像,这实在是一个奇迹。人们在漫长的轮回里,走着走着,一念流转,花开见佛,心生欢喜。

塔尔寺除了宗教上珍贵的传承之外,也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在塔尔寺殿堂内装饰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风格独特,被称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其中以酥油花最为精致珍贵。

藏人用翡翠做蓝,珍珠做白,珊瑚做红,松石做绿,赤金做黄,分别象征蓝天,白云,火焰,河流和土地。这五色是他们敬祭天地神灵的风马旗的颜色,这五种物质是他们生活中最珍视的存在。

离开塔尔寺,邂逅了日月山大眼睛双眼皮的新娘,沿着天路穿行在青藏高原上,远处祁连支脉苍莽辽阔,近处草海绿原连绵无尽。

下午抵达青海湖,群山逶迤,菜花氤氲,白云缱绻,碧波轻盈。漫步青海湖畔,清凉的湖风拂起头发和远处的经幡,浩淼澄澈的湖水始终凝视着高广无垠的天空,一波一波奔涌不息,直到他们的色彩在天水间互相漫延沁入,淀成高原深处一泓幽深的碧蓝,天堂不远。

眺望天边,山的轮廓开始清晰,那些属于祁连山脉的高大山岭以一种顶礼赞颂的方式向青海湖致以敬意,所有山脉上的冰雪融水,河流沟泉都以青海湖为归宿,环绕着她,向她奔流而去。

第三天

青海湖和阿里的玛旁雍措、山南的羊卓雍措、藏北的拉姆纳木错一起被称为藏地的四大圣湖。藏语里,青海湖叫“雍措赤雪嘉姆”,意思就是“碧玉湖赤雪女王”。在藏族人民眼里,湖泊是雌性,是女子,妻子和母亲。

藏族先民认为许多湖都有着神性,是能够使人类繁衍生息,畜牧兴旺,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源,也是守护神居住之地。而“神”之一字的远古造型,描绘的就是中国人最初的信仰,在日月星辰垂象的指引下,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天气间的生机。

于是这片世间圣地,至今仍保留着最纯净的自然和最纯净的人心。在这里,俗世的一切烦恼忧怨都被层层滚涌而来的湖水冲洗而去,留下的是一个个玛尼堆中,对未知的敬畏和对有情的珍惜。

我站在湖岸,看东方的云朵慢慢地越来越亮,粉色的朝霞染红了天空,光泽映到湖水上,随着湖水一波一波地朝岸涌来,那光波也一轮一轮地升腾,带来新的希望。

离开青海湖,前往鸟岛。途径布哈河大桥,桥下,数不清的湟鱼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每当春夏之交,冰河解冻,青海湖的湟鱼便成群结队,逆流而上,在布哈河产卵生子。

20世纪50年代,一支地质队曾骑马从布哈河涉水而过,水并不深可马却摇摇晃晃象是走在厚厚的海绵上。队员回头一看,随着马蹄起落,水面上竟漂浮着一片被踏晕了的湟鱼。60年代青海湖湟鱼使许许多多的在青海的人度过了非常困难的时期。然而人类的贪婪使得湟鱼到现在几欲灭绝,因此人们只好封湖育鱼。

到达鸟岛,夏天的鸟岛,以为只能看到蛋壳,没想到居然有一群棕头鸥在门口欢迎我们,真是意外的惊喜。鸟岛自然保护区的铁线莲,沙葱和野花开得郁盛纷繁,爱情鸟斑头雁和穿黑西服的鸬鹚乐嬉于这世外桃源,路上从来不缺少美景,只是需要发现。

《鸟的迁徙》中谈到:“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归来的承诺,历尽危机重重的数千里旅程,只为一个目的地——繁衍生息。”灰雁、航程公里;雪雁、航程公里;北极燕鸥、航程0公里。它们追随着太阳,星辰和地球磁场的指引,飞过森林、沼泽、沙漠、大洋、落入这片栖息地,为了下一代信步徜徉,窃窃私语。

从鸟岛追赶的脚印,领会了“不到青海湖不知青海湖有多大,到了青海湖还是不知它有多大”的深刻涵义,翻过海拔米冷雨飘飞的橡皮山,就来到面积10倍之于西湖的柴达木盆地东大门——“茶卡盐湖”。

茶卡是藏语,意谓“青盐的海”,虽然她是柴达木盆地中最小的一个盐湖,但却已为人类服务了年。今天的湖面波光粼粼,勁风扑面,但丝毫未曾影响她在游客心中的美貌,和大家挖盐采矿的热情。

盐湖里,时间定格在刹那,一切的景物在白和蓝之间仿佛静止一样。与其说它是天空之镜,不如说是一场梦境,在现实世界中怎会有如此纯净的地方。白得彻底,蓝得纯粹,在头顶和脚下的光色之间,已分不清是天空倒影于湖水中,还是湖水融化在蓝天下。

这样的简单纯净里,正好可以吟着一首诗前往德令哈:“草原的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夕阳不曾悲悯我追逐的身影,在我到达之前,隐匿了白日的温存,徒留暗沉的大地。七月的青海湖畔,蜂箱依然;而德令哈,却已不再是雨水中的荒城。

海子的离去似乎意味着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终结,它结束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无限探求和彼岸救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和后现代主义,不再“以梦为马”,“麦子”和“田园”日渐地荒芜。

第四天

从德令哈出发,在茫茫戈壁滩穿行公里奔赴敦煌。沿途飞鸟不驻,人迹罕至,偶有小小的热气旋在荒漠上隐约浮现,不知何时可见“大漠孤烟直”的奇观。大部队于当金山口小憩之时,山坡边的峡谷带来了小小震撼。

傍晚抵达敦煌,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敦,大也;煌,盛也。在这片繁盛大地之上,文人的魔力,能使天下偌大的偏僻角落成为人人心中的梦想。敦煌,以其拥有举世无双的石窟艺术、藏经文物而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当晚,终于追上了太阳。

第五天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只这几个字,看一眼,便觉有风情无限。

“汉武帝时,贰师将军李广利,征伐大宛国,取得天马东归。大军行至鸣沙山下,天气燥热兵马酷渴,士兵们一个个斜躺横卧在绵软的沙滩上,不能行动。在万般无奈的困境下,李广利掌剑刺山,祷告上天。由于精诚所至,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将手中净瓶向下抖动了几下,于是像银豆似的水珠顷刻而下,汇在一起,遂涌出一池清泉救了士兵的性命,以后就形成了现在的月牙泉。清代月牙泉修在菩萨殿,专门作为天旱祈雨的地方。”

在佛教圣地敦煌,这样的传说多少带有一些幻想,却令鸣沙山、月牙泉更有了几份神秘莫测,让人向往。可以想象,这丰富而驳杂,独特又幽秘的强大气韵,使得每一个前来游览和朝觐的人都不得不从内心和灵魂当中涌起虔诚的热爱和景仰。

从柔美的月牙泉往西公里来到魔鬼城

沙漠雅丹 湿地雪山 黑色戈壁 千年要塞 

次第展开在丝路沿线

一起演绎着河西走廊粗旷与婉约交融的瑰丽画卷

魔鬼城千年的风沙如同锋利的刻刀

雕琢蚀化出神秘莫测壮观威严的陡壁丘岩

仿佛漂浮在沙海中的梦幻城池

在时光中陨落的是疏勒河曾经的茂密丛林和葱郁草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下)

第六天

莫高窟混合了宗教、艺术、历史,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而著名学者季羡林的那段话则被无数次引用:“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它不仅代表了公元4至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更被称做“中世纪的百科全书”。

而我们有幸来到新落成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在中心的球幕影院观看了一部从酝酿到成型历时11年打造的有关敦煌和莫高窟历史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主题电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和管理工作51年奉献给敦煌的一份礼物,意味着这一代莫高窟人的一个久远的愿望终于完成:莫高窟安全了。“洞窟和壁画不管怎么保护和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仍会不断退化,就像是用照片留住少女的青春一样,‘数字敦煌’将尽可能地保留莫高窟之美丽。”

第七天

沿着丝绸之路古道往西,祁连山脚下,就是古今闻名的嘉峪关,位于甘肃万里长城的西端点,景观壮丽有“天下第一雄关”美誉。嘉峪关的意思是美好的山谷,北连黑山悬臂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

气势威严雄伟的嘉峪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据说当时有位叫易开占的工匠准确的计算出修建长城所需的砖数,竣工后只剩下了一块砖,放上了会极门楼檐台上成了定城砖。由此不得不赞叹古代能工巧匠的卓绝智慧和技艺超凡。站在城楼之上远眺祁连六月积雪,不由感概:“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第八天

下午到达甘肃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天空层云蓄势,偶尔阳光照射到连绵起伏的山峦沟壑上,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气势磅礴的锦绣画卷。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厚厚的云幔及透出的微弱阳光,更衬托出丹霞的瑰丽色彩,还感受到些许异星球般的遥远孤寂、壮观亘古的神秘。

第九天

一路往西,看青海澄明蔚蓝的天,波澜壮阔的云,重峦叠嶂的山,任由万千忧愁,俱化尘埃。。。

祁连山下有一片水草最为丰美的草原,那就是夏日塔拉,意为“黄金牧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祁连草原。

《格萨尔》中说这一片草原是“黄金莲花草原”,李广在这里射过箭、霍去病在这里与匈奴交锋,玄奘为了完成使命穿越祁连山东麓,边塞诗人踏着积雪和黄沙在这里书写了诗意的唐朝。李白诗作《关山月》吟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诗里的天山,就是祁连山脉。

穿过祁连来到门源,徜徉在祁连山大坂山连绵的绿意里,看天空忽阴忽晴,望白云且散且聚。山上山下羊儿点点,路边青稞低垂饱满的穗子,随风摇曳。

虽然已过油菜花的花期,可是成熟的青稞在阳光下满溢着金色的光芒,和绿色的油菜交织在一起,黄绿相间,景观不逊色于油菜花期。

于半山眺望远处巍峨屹立、银光熠熠的岗什卡雪峰,沐浴着高原骄阳,呼吸着凉爽空气。享受感恩这大自然美好地给予。(小编七月、八月两赴青海,故景色不同。)

亚历山大大帝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山不到我这里来,我就到他那里去。”

你是否也一样想做个人文地理的帝王,用双脚走向历史长河的尽头掬水而饮探看究竟;跨越眼界和物质深入捕捉这广袤多姿的大地美学和文化图景;穿透千山万水在漫天飘飞的经幡中护持敏锐温暖的绵爱之心,那就去青海吧,追寻太阳和高山,一路西行。。。

更多图片:

祁连县远眺阿咪东索

途见,随见

跨过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涛涛碧水,到坎不拉森林公园那段盘山路,美到让人掉眼泪。整座山就我一辆车盘来盘去,近处是金色的麦田,越过麦田是黄河两岸苍郁的植被和切入万千沟壑的清澈河水。远处是如柱如塔,似削似磨的鬼斧丹霞,偶尔经过几道泥石流,感慨道路艰辛人迹罕至,故而灵山圣水美景如斯。

对于自然之子而言,最完满的归宿在路上,肉体消融进泥土,白骨点缀大地,魂魄如烟散去,干干净净什么都不要带走当然什么也带不走……面对坎布拉之联想。

▽查询暑期青海行程







































中科国庆助力白癜风康复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