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以“四个坚持”狠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州委决策部署,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以“四个坚持”狠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 坚持高位推动,压实各方责任 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研究中办《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州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相关工作精神,第一时间跟进学习、掌握精神要义。同时,压实各方责任,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德令哈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召开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暨第一次推进会,明确任务分工,突出实践特色,高起点部署工作任务,推动德令哈市试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市委领导先后深入河东街道、河西街道等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渠南社区、建设路社区、柴达木路社区、乌兰路社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进行督导,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全盘谋划,强化统筹部署 印发《德令哈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按照“1+7+9+N”组织架构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市设立1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目前,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全部挂牌,建设路社区、渠南社区、柴达木路社区、乌兰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开始运行,其它所、站正在加紧打造中。同时,柴达木广场、中心广场两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市公安局和海西消防支队、德令哈工业园文明实践基地广告牌位置已协调电信、城管、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林草等部门确定,并开始动土建设。 坚持建好队伍,整合各类人才 德令哈市级层面组建德令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书记担任总队长。乡镇(街道)各组建1支志愿服务支队,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支队长。德令哈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交通运输局、团市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牵头分别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分队、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分队、关爱行动志愿服务分队、医疗保健志愿服务分队、教育培训志愿服务分队、科普助农志愿服务分队、法律维权志愿服务分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分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分队共10个分队,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分队长。广泛吸纳“五老”人员、民间文艺骨干、新老乡贤、致富能手等参加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各类志愿服务队伍68支,志愿者人。 坚持资源整合,丰富实践内容 有效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体育健身服务平台、志愿帮扶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一是打通党校、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综合服务中心等,建立理论宣讲平台;二是打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通中学、职校、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建立教育服务平台;三是打通基层文化组织、乡镇文化站、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影剧院以及歌舞团、民间文艺团体、各类协会等,建立文化服务平台;四是打通科技示范基地、科普大篷车、科普活动室、农(牧)家书屋等,建立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五是打通体育场馆、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广场等,积极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建立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六是打通市民政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工商联、扶贫办、红十字会等单位帮扶资(基)金等,建立志愿帮扶平台。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新开展志愿服务、百姓宣讲、知识讲座,主动走进群众,把群众请进来,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愿参与、用得上、真点赞。 来源:德令哈市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