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各民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由各民族学生党员构成的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不仅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各民族学生党员的职责,更要引导广大多民族学生党员发挥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自身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堡垒。 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特点 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既有一般基层党组织的属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的民族成分是多元的,这是将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强堡垒的必要条件。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多是由不同民族的学生党员构成,其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同胞组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的学生党员由于共同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走到一起,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为了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在加强民族团结。 其次,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是各民族在校学生的先进分子,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这是将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强堡垒的重要基础。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也是党组织的主体,党员的素质极大地影响着党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民族院校的学生党员是各民族先进青年代表,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他们都是各民族青年的榜样和表率,在本民族的青年群体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这些先进青年为主体的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就成为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依靠。 最后,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的多重角色特点,使得将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强堡垒拥有最独特的优势。其一,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可以成为联系本民族学生和民族院校的纽带。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党员兼具在校学生和共产党员的双重角色,这便于他们向本民族的非党员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理论,使得广大的各民族在校学生更易于接受民族院校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其二,民族院校的学生党员可以成为沟通民族地区和内地的纽带。一些民族院校地处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民族院校的学生党员可以将自己在中东部地区求学的所见所闻,以及党和国家对在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关爱及时地分享给家乡的亲友,让民族地区的同胞能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也能通过开阔眼界,降低一些人思想中存在的狭隘的民族意识和地区意识,这有助于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其三,民族院校学生党员中的一部分人毕业后将会回到民族地区,成为民族地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若能抓好支部建设,实际上也是在为更深远的民族团结工作、为民族地区发展储备人才队伍。 如何建设民族院校党支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民族院校学生党员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维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到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 首先,在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方面,在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来发展党员的同时,也要注重少数民族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将党员发展的严肃性与党员结构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就意味着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首要考察的是党员发展对象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如能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否正确理解和高度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否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方针路线、能否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等。此外,还要考察其能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能否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是否具有服务同学的意识。在满足党员发展的政治条件的同时,还要注重少数民族党员的培养和发展,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发展党员的时候,要注重将各民族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进来,以充分发挥各民族先进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做的话,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了解本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优势,更好地将党的政策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能够代表各民族同胞的意愿,将各民族同胞的诉求传达给党组织,更好地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其次,在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的教育方面,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党员的头脑,更加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做思想上过硬的合格党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开展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全党的智慧结晶和最大共识,务必要武装到每一个党员的头脑。同时,考虑到民族院校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有很大一部分将来要回到家乡,回到民族地区,成为建设民族地区的骨干力量,将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必须重视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自觉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生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注重学生党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将学生党员培养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自觉承担振兴民族地区这一时代使命的先锋力量。 最后,在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的管理方面,要坚持坚持严格管理和培养使用相结合。党章党规是党内的法规,民族院校学生党支部要将党章党规作为开展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管理的依据,坚持从严治党,坚持党纪严于国法,这是对各民族学生党员提出的共同要求,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无论什么人,什么民族,来自什么地区,任何人在党内都没有特权。坚持特别对待,就是要充分考虑到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存在差异,这些是客观现实,不容否认。这就要求民族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对于学生党员的要求要适当结合实际情况,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提升学习质量、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氛围,在生活中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同时,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各民族学生党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和优势,尽可能地让各民族学生党员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图片源自网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