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可以没有旅游,不可没有饮食。有旅游,当然美食不可少。1.西海镇﹒炕锅肉一下飞机,就接到阿阳发来的美食链接,特别提醒炕锅肉是最具青海特色的美食,一定不能遗落。丹噶尔古城耽误了些许时间,到达西海镇已是黄昏。入住酒店,稍许梳洗,外出觅食。一出酒店,不足百米,即是穆斯林美食城,“炕锅肉”三个大字格外醒目,进店迎面是一幅彩色图片“舌尖上的美食炕锅羊肉”,看来炕锅肉就是今天美食的不二选择。羊肉是西北的家常菜,炕锅羊肉是青海最常见的羊肉大菜。老板建议肥瘦兼有口感更佳,手起刀落,先已煮熟的羊肉,砍下一斤半正好,一斤90元。炕锅肉,只算羊肉价,不计配料钱,一大锅元,两人足矣。不一会,香气四溢、滋滋作响的炕锅肉上桌。铸铁平底锅盛满了肥嫩鲜美的羊肉、酥黄发亮的炸土豆块,伴以粉条、洋葱、青椒、胡萝卜,果然色香俱全,其味无穷。2.德令哈﹒退骨肉上世纪90年代,来自西北的同事阿顾介绍大西北的种种轶闻趣事,对“退骨肉”匪夷所思的计价方式,久久不忘。大众点评推荐德令哈美食前几名皆为“退骨肉”,阿顾的故事,半信半疑,今日验证。退骨肉,特点在“退”,而不是“肉”。点好了一份连着骨头的牦牛肉之后,先称重量,吃完之后再把吃剩的骨头称重,减掉骨头的重量之后再算钱结账。也就是说,只收肉钱,不收骨头钱。退骨肉,选用的都是牦牛肉,通常都是连着大骨头,还有骨髓。炖以多种香料的牦牛肉,入味、烂乎,上桌就闻到香气。每人配一把剔骨刀,不过还是手拿着骨头用嘴啃,够豪爽,更过瘾,意犹未尽。3.敦煌﹒胡羊焖饼敦煌是丝绸之路重镇,中原地区连接西域的重要枢纽,隋唐以来中原汉文化和西域胡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诸多当地特色美食。胡羊焖饼,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演变得名,将劲道面饼和鲜美羊肉两种食材,加入生姜、干辣椒和老抽,热火焖烧,完美组合。食材中的羊肉就是当地的红烧羊排,香淳不腻,薄薄的面饼,滑嫩爽口,沾上鲜美辛烈的羊肉汤汁,口齿留香。羊肉和面饼粗狂、简单的焖炖,形成了一道美食胡羊焖饼,是敦煌特有的民间小吃。4.玉门﹒清泉羊羔肉玉门名气不小,但地方不大,晚上7点,路上少有行人,店铺大多关闭。好在酒店不远处,有个大卖场尚未歇停,还有些人气。进了大卖场,可选择餐饮店不多,将就找了“清泉羔羊肉”,食客寥寥。生意虽冷清,价格却实在,手抓清泉羔羊肉一斤60元,更难得是羊肉不腥不膻,鲜美无比。玉门清泉羊羔肉因产于祁连山北麓的清泉乡而得名。清泉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使滩地放养的羊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玉门“祁连清泉”羊羔肉已注册商标,成为河西走廊最具特色的美食。5.张掖﹒西北大菜张掖,古称“甘州”,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历史名城张掖,各种小吃源远流长,尤其以面食见长。张掖老菜馆,朱柱红砖青石板,古色古香,主打张掖经典地方菜。入座后,对菜谱上的西北大菜甚感兴趣。服务员介绍“西北大菜”是张掖大宴必不可少的硬菜,张掖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据传是源自清康熙年间宫廷宴中的一道名菜。西北大菜,乍看如同梅菜扣肉,细品却大相径庭,别有风味。西北大菜是组菜,主菜是"紫盖子"和"卷干子",辅以木耳炒青菜、荷叶饼。紫盖子将膘肥大肉切为薄片,码入碗内,覆盖整个碗内壁。卷干子是用猪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调料,搓成柱状,用油炸熟,斜刀切段。卷干子装于碗内肉片之上,加高汤蒸透,反扣于另一大盘内,浇上精心调制的汤汁,即成。西北大菜,色泽鲜润,清爽可口,堪称特色甘肃美食。6.西宁﹒牛肉面兰州拉面与沙县小吃、黄焖鸡并称中国三大名小吃。早年间,青海人迫于生计,外出经营面馆,生意惨淡,后冠以“兰州”二字,遂生意兴隆,便大行其道。在甘肃,只有“牛肉面”,没有“兰州拉面”,兰州人极为不屑于青海人经营的“兰州拉面”。青海人把“兰州拉面”在全国叫响,兰州人并不领情,屡次要求将“兰州”二字拿掉,免得平民化的青海拉面有损道地兰州牛肉面的名声。9日青甘大环线将结束,怎么可以不吃面了?告别西宁前,在湟中“舌尖上的牛肉面”品尝青海的“兰州拉面”。独特风味的牛肉拉面,“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这属于所有的西北人,也属于所有的国人。外地人,实在分不出兰州“牛肉面”和青海“拉面”的不同,更是难于理解一碗拉面藏着甘肃青海的恩怨!西北风光显得苍凉、雄浑,西北食风自带粗犷、自然。西北菜没有粤菜、闽菜、淮扬菜的精细,少有雕琢,西北菜采最原始食材,用最简单办法,却烹饪出最美味道,更有着其他菜系不具有的古朴、厚实,甚至带有历史烟尘,自成一脉。(云飞叶)云飞叶 您的喜欢,我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