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德令哈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工作小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答卷人”。全市42个行政村探索发展了“股份合作、培育产业、集体股本、联企兴村、物业管理、劳务创收、乡村旅游、混合经营”8种经济发展模式。年,全市42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万元,较上年增长22.75万元,增幅2.25%。

压实主体责任,凝聚攻坚合力。一是党政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工作小组,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研究制定《村集体经济“清零”实施意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市委书记党建项目,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二是成员单位责任落实到位。按照《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压实成员单位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在清零工程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结合部门职责和业务范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和服务。三是“双帮”单位责任落实到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原有的结对关系,市直机关单位和企业党组织分别形成“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对子,严格落实“双帮”责任,发挥“靠山”作用,实现帮扶全覆盖。四是驻村干部责任落实到位。压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引领责任,从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选派第一书记30名、驻村工作队员60名,在脱贫攻坚一线“攻营拔寨”,啃下集体经济“空壳村”这块“硬骨头”。

抓实统筹兼顾,逐步做大做强。一是联企兴村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州委州政府联企兴村方案和倡议书要求,市委多次召开联企兴村动员会和联席会部署推进,安排30名县级领导干部联企包村,动员各领域、各类型共57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驻州企业与全市42个行政村建立发展集体经济“1+1”长期帮扶关系,通过全面建立村集体收入基本增收机制和实施产业帮扶计划助力清零目标实现。二是结合实际构建多型发展。引导村党支部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拓展符合村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实际的发展路径。德令哈市42个行政村按照主要收入来源分类,均建立了稳定的村集体收入来源。其中,发展物业经济型2个,推进土地经营型2个,开展服务创收型4个,利用集体资源型7个,兴办实体经济型7个,集体股份分红型20个。三是督促指导完善发展路径。乡镇根据本地区实际和所辖行政村实际,严格按照村“两委”协商拿出初步意向、村民大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乡镇党委初核把关修改完善、市县清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评估审定的程序逐村制定或多村联合制定《村集体产业项目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协助乡镇和村“两委”出谋划策,各派出单位积极发挥坚强后盾作用,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帮助所在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夯实要素保障,护航清零工程。一是建立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市级安排万元用于42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争取中央财政资金万元,用于9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每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有“酵头”,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有“奔头”。同时,印发《德令哈市村集体经济引导扶持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试行)》《关于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项目立项管理使用的通知》,规范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等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二是建立完善绿色通道机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系统单位设立村集体经济“绿色通道”,凡涉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清零工程相关事宜,各部门、单位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做好服务协调,给予优先办理,尤其是对申报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处理村集体经济矛盾纠纷的,帮助立项、规划、风险评估,提供政策指导、法律援助等,并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减免办事费用,让基层干部少跑腿、快办事。三是建立完善督查问效机制。实行定期督查、日常监督、考评问责“三合一”综合手段,拧紧清零责任螺丝。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7个乡镇(街道)和23个市直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单位评先评优挂钩。同时,建立驻村干部及选派单位考核问责机制,将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落实奖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