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作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备受瞩目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将是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条,它几乎囊括了人一生中所有民事行为。这其中,高空抛物坠物、性骚扰、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这次的草案中均有直接回应。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话题1:救人反被告上法庭,见义勇为者该怎么办?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有发生,“扶不扶”“救不救”的话题一度被公众讨论,有人感慨社会上不能出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在民法典草案中明确: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此外,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话题2: 职场性骚扰,单位要担责吗? 近年来,性骚扰问题引起社会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