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23日10时21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44度,东经97.37度。

本次地震震中50公里范围内人口极其稀少,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人。震中距德令哈市公里、距甘肃省嘉峪关市公里,距西宁市公里。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米。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2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搜图

编辑

地震会引发地表形变,造成核心灾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比如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就造成核心灾区地表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平偏移和垂直形变。水平偏移以震中附近、龙门山断裂带最为明显,断裂带西侧地区向东偏移,东侧地区向西偏移,两侧形成挤压趋势。平均偏移量为0.6米;向东最大偏移量为2.3米,位于汶川县银杏乡;向西最大偏移量为2.4米,位于北川县擂鼓镇,距北川老县城约3公里。

地表形变会造成人员伤亡及路边、房屋、桥梁、大坝等基础设施的形变和损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这种难以完全避免灾害,我们需要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和破坏。对此,大地量子提出了基于AI+遥感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套件,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且充分地掌握灾害动态。

从有关部门对于地震后灾害的监测和探查修复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卫星遥感技术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这是由于该技术具备覆盖面广、多波段、成本低、信息量丰富、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能够通过连续不断地观测以及对遥感数据的及时处理和应用,大大提升对受灾区域的监测效率,这对灾后应急管理、灾后重建、余灾预防和受灾损失评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InSAR技术的发展为区域性的调查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具有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精度,以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实现数百甚至数万平方公里范围的近似同步监测。

大地量子的沉降与形变监测数据套件基于InSAR测量技术获取地表形变信息,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沉降速率,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InSAR测量不需要现场安装或布设任何仪器,具有获取变形信息范围大、灵敏度高、可回溯、适应性强、不受不良天气影响等优势。能进行无接触式的精细化测量,识别早期地表变形风险。

搜图

编辑

图为大地量子对成都市做出的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监测区域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

搜图

编辑

图片含有违规水印

更换图片

年9月30日,国道线黑水路段西尔隧道口发生高位坍塌,大地量子利用常态化监测措施,敏锐捕捉异常变化,准确定位到坍塌区域,通过不同的颜色,展示监测区域中不同的沉降速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