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群众身边的“包青天” 全国主流法治媒体“法治海西·平安海西”采访行活动 采访团观摩德令哈市矛盾调解工作 今日,参加全国主流法治媒体“法治海西·平安海西”采访行活动的33家中央及全国省级主流法治媒体的60余名新闻工作者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司法局观摩德令哈市矛盾排查调解中心的工作。中心讲解员向大家说起这样一件事,今年8月份,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二社牧民才某向德令哈市矛盾排查调解中心反映,其儿子华某向她索要巨额生活补偿款,扬言如果不给就绑架她的女儿还要加害她。随后该中心会同街道办事处、派出所以及村委会联合调处这起家庭纠纷。通过调解,华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某也意识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的不足,母子两人言归于好。才某答应给华某14万元生活补偿款,华某也承诺不会再纠缠母亲索要财物。现在,像才某这样,遇到家庭纠纷直接找德令哈市“矛调中心”解决的例子并不少见。德令哈市群众甚至口口相传,“有烦心事解决不了,就找‘矛调中心’。” 创新工作机制今年4月,德令哈市矛盾排查调解中心(下称矛盾调解中心)成立。海西州委副书记、州委政法委书记担任矛盾排查调解中心主任,德令哈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副主任。中心下设办公室,德令哈市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州司法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以及州民宗委副主任。从州级党委、政府层面强力提升了德令哈市社会矛盾调处能力。 矛盾调解中心下设信访接待组、法律服务组等,工作人员由德令哈市综治办、信访局、司法局等单位业务骨干组成,有各类调解组织个,包括医患纠纷、道路交通、劳动保障等7个专业调委会,人民调解员名,负责全市矛盾纠纷的受理、分流、排查、调处和化解等工作,实行矛盾纠结“一站式”化解。 德令哈市矛盾调解中心、乡镇矛盾排查调解工作站、村级(社区)矛盾排查调解小组,三级矛盾调解机构上下联动同时发挥作用,目前在德令哈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已成为常态。 化解社会矛盾8月份,十几名河南籍农民工来到矛盾调解中心,反映他们务工的砖厂拖欠37名农民工工资20多万元,请求帮助讨薪。该中心迅速组织人员积极介入,全力化解矛盾。 据了解,这家砖厂由于效益不好、砖款收不回来,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面对农民工的诉求,调解员一面督促砖厂负责人筹措资金,一面通过法律宣传和人情安慰稳定农民工情绪。调解过程一波三折,持续几个小时之后,调解员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协议:砖厂于8月9日付清第一笔工资8万元,剩余部分在17日付清。 谁知,8月6日风波再起,砖厂方面提出,农民工方面除3名代表外其余人要全部离厂,否则不发放工资。农民工一方强烈反对,矛盾再次激化。当日20时许,得到消息后,矛盾调解中心的调解人员即刻组织再调解工作。到了8月9日,原本定好的发工资时间到了,但由于财务转账问题拖延了时间,农民工产生了过激言行。调解人员还是不厌其烦地劝解,最终控制了局面。至当日19时,砖厂负责人发放了工资8万元。8月17日,在调解人员和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砖厂负责人发放了剩余拖欠工资。至此,这起重大群体性劳动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4个月调处纠纷起德令哈市司法局聘用60名矛盾排查调解人员,担当矛盾排查化解信息员、法律服务联络员、法治宣传教育宣传员职责,将矛盾排查调解工作触角延伸到村(社区)。 5月中旬,德令哈市司法局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公安机关、信访机关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推行人民调解员到公安派出所和信访局调解民事纠纷的工作机制。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德令哈市为7个乡镇(街道)及60个村(社区)聘请了18名法律顾问,通过“坐诊、巡诊、个诊、急诊、特诊”“五诊”法律服务活动,参与矛盾调解工作。 在调解工作中,强化法律服务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高效运转“”服务热线,实现为民服务无缝隙全覆盖,还创新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维权热线,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困难。 公证机构结合办理遗嘱继承、赔偿协议、遗赠抚养协议等公证事项,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涉及土地、房屋等敏感问题,细致做好拆迁、分房等公证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矛盾调解中心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件,调处成功件,调解成功率97%。 矛盾调解中心的成立为群众表达诉求开启了一个新窗口,德令哈市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数量持续下降。 “矛调中心”得到全国法治媒体盛赞昨日,在矛盾调解中心的所见所闻,给全国33家法治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津政法报社副总编辑冯桂强说:“矛盾调解中心发挥多方联动调处纠纷的优势,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该中心采取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处理、依法办理的工作方法,避免了过去遇到矛盾纠纷几家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是人民调解、行政調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很好做法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我们回去将通过报纸媒体宣传他们的做法,推广他们的经验。” 上海法治报社编辑金勇表示,德令哈地广人稀,却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维稳任务相当艰巨。为了建设和谐海西、平安海西,德令哈矛盾调解中心施展全身解数,创新思维,开创多种调解模式,化解群众纠纷,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值得各地学习。 辽宁法制报社记者王大海说“德令哈矛盾调解中心服务实实在在,不会让有法律需求的群众白跑路。今天,我看到青海贝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玉花正在向一名牧民群众解答征地补偿问题。德令哈市的18名律师每天一人轮流在咨询室为有诉求的人解答法律问题或者调解矛盾纠纷,只要有人来咨询,就能见到律师。” 山西法制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李江说:“在今天的采访中,德令哈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公证法律服务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做法不仅仅缩短了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更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专业、普惠、均等、便捷的法律服务,让更多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 戈壁深处有家矿 全国主流法治媒体“法治海西·平安海西”采访行活动 走进义海能源大煤沟煤矿 今日,全国主流法治媒体“法治海西·平安海西”采访行活动从德令哈市出发,在茫茫戈壁上一路行进,抬眼向车窗外望去,远处的山是灰色的,近处的地是黄色的,只有小小的野草簇零零散散地生长着,才算是给大地增添了点颜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眼前竟然出现了一个有树有水的地方,俨然成为这无垠荒漠中的一方绿洲。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区的河南能源义煤公司义海能源大煤沟煤矿。 大力建设安全文化 设计施工严谨科学 近年来,大煤沟煤矿按照科学发展、构建平安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和推动本质安全性矿井为目标为核心,大力建设安全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煤沟煤矿矿长赵光明介绍:“我们自年入驻青海以来,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进取的五特精神,满怀缺氧不缺志气、敢于高原比高低的信念,坚持走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 大煤沟煤矿十分重视安全生产,自建矿以来,无一伤亡事故发生,获得了青海省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安全高产高效矿井、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青海省瓦斯治理示范矿井,青海省煤矿“六大避险系统”示范矿井等荣誉称号。这么辉煌的业绩,他们是如何取得的呢? 大煤沟煤矿生产技术科科长刘苏向记者介绍:“我们科室的工作是煤矿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矿井工程设计、质量验收、安全检查等我们都要负责。我和同事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从工程设计之初,就本着安全第一的标准进行设计,采用全国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适用本地条件的设计方案。” 据刘苏介绍,他们坚持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日检查与班检查相结合,自检与互检相结合,全矿检查与系统检查、科室检查、区队检查相结合。每周一地面安全大检查、周二机电运输大检查、周三全矿安全质量大检查和安全办公会、周四“一通三防”大检查、周五各区队安全质量标准化例会。同时,加大隐患整改和违章查处帮教力度,按A、B、C三类隐患,分别要求停产整改、限期整改和现场整改,逾期完不成整改任务,按天按条累计处罚相关管理人员和责任人。按照“严管干部、善待职工”和“重帮教、轻罚款”的原则进行违章处理,使隐患整改率和“三违”帮教率均达到%。 矿区职工爱矿如家 确保每位“家人”安全 为了平安矿区的建设,除了严谨科学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监督检查,他们还做了什么呢? 赵光明说:“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与其他方面相结合,一个是学习文化建设,一个是亲情文化建设。从年5月开始,我们每天晚上7点到8点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生产技术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职工素质在不断提高,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我们整个企业的安全意识也就提高了。另外,矿区名职工中,有多名是从河南过来的,家人都不在身边。大柴旦地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很多人待不下去,这些愿意留下来的员工,我们更加珍惜和照顾。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爱,从而让广大干部职工视企业为家,每个人都更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