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主播/意华文/薛世芳 德令哈街头那些排队候车的孩子们上下班必经的1路公交车站旁,总能看见一群孩子在排队等车。看年龄,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不等。鹅黄色的校服,统一的胸牌,腋下夹着作业本。有的嘬着棒棒糖,有的吮着冰棍儿,一脸的稚气。时不时交头接耳几句,应该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后来,在不同的车站,不同的时间段,看到同样的一幕循环往复地上演。给人的感触第一次是好奇,第二次是惊奇,第三次便是见奇不奇了。思忖良久,觉得有必要将这幅充满正能量的画面记载下来,并且传播出去。 排队源于何时本无可考,英国人很自信地说排队是他们的“国民精神”,我们的北京也将每年的十一月定为“排队日”。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员,在公众场所避免纷扰和嘈杂,保持该有的秩序实在是一种必然。中国人讲究以和为贵,凡事都要一团和气。吃饭、住店、乘车更是如此。所以在公众场合到处是一派拥挤热闹、人声鼎沸。夹杂着南北各地不同的方言,形成了一曲“和而不同”的交响。这和有子主张的“礼之用,和为贵”不无关系。西方人则强调人的独立性,讲究距离产生美。反映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相对的独立和对秩序的崇尚。所以在西方人看来,排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餐、购物、听音乐,甚至在领取赈灾物资时也会排起一条条静静的长龙。 同样是排队,西方人格外地浪费空间,通常是保持着相当的距离,稀稀拉拉地像杵着一列电线杆。而我们则像开发商一样格外珍惜土地,生怕体现不出寸土寸金的价值。同样的人数排队,我们会节俭许多,也要亲密许多。常常是前排人的肘子抵着后排人的肋骨,后排人呵出的仙气撩到了前排人的脖梗!经济的确是经济,但也免不了肌肤之亲的嫌疑和摩肩接踵的烦恼。 国人对于排队远没有西方人那样自觉,行动自觉是一方面,更多的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培养。梁实秋先生小时候生活在被日本人奴役的北京。前门火车站售票处的混乱无序是当时的一景,强者为王是真实的写照。但延续了若干年,看似顽疾固瘤一样的无序却被日本警察的一根竹鞭治理得井然有序。原来,警察命令民众排队买票,遇到加塞买票的,冷不丁结结实实的一鞭子朝着违法者的后背直奔而去!受刑者敢怒而不敢言,只好灰溜溜站到后面排队。从此,前门车站排队买票蔚然成风!原来,不排队也不是我们的民族性,恶习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有人说好习惯是养成的,臭毛病是惯成的。梁实秋先生曾多次痛心疾首地说,不守规矩的人是该打板子,但这执刑的人不应该是倭奴鬼子! 国人对于同胞下不了狠手,只有让侵略者来让国人长记性。实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我小时候对于人群纷争的场面印象极深,电影院、汽车站、邮电局,甚至早餐店,无一不是纷纷扰扰。像极了和珅说过的“熙熙然皆为利来,攘攘然皆为利往。”买张邮票得挤破脑袋,看场电影要头破血流,喝碗豆浆会满身汤渍。印象最深的是过年回家,一票难求的现象远甚于现今的春运,错过了一班车那就是望穿秋水。经常看见车站里人们为了买票而纷争频发。起初是睚眦相向,俄而成了李逵怒目,继而上演成一幕全武行!我生性羸弱,看到这阵仗唯有避而远之。好在我个头小、体重轻,经常被人从汽车的窗户里塞进抱出。 我们是礼仪之邦,有“君子无所争”的教化,再者,我们的国土足够宽广,按说用不着凡事都拼着老命杀进杀出,大家相互揖让,鱼贯而入、依次上下即可。也许是人丁太旺、物质匮乏,造成了国人对于秩序的漠然。让这种近乎原始的生存方式在国人的脑袋里留存了千年。好在随着教育的兴盛,物质的充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乱哄哄的场面正从我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应该为此庆幸。 每次坐飞机乘火车,看到穿行如梭的人流,我经常在想,假如没有人为设置的安检通道和专司秩序的警察,我们的同胞还会不会自觉排队,还会不会重演已经远去的那一幕?希望这个稍显猥琐的念头不会伤及同胞们过于脆弱的神经、几近贲张的血脉;在德令哈街头看到那些排队候车的孩子们。我又在想,从小就将秩序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期望他们能够在规则的指引下茁壮成长,结出离离硕果。欣慰之余,也不免一丝的隐忧,若干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遵守秩序、敬畏规矩,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但愿我的这些想法仅仅是杞人忧天而已。 后记: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作为一名曾在校园里摸爬滚打了数年,又被打回老窝的园丁,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一次回眸德令哈街头那一抹亲切而动人的鹅黄,不由自主心生出由衷的欣慰。于是,写下这几行文字,赠予那些排队候车的孩子们。 投 想要分享的文章至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