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赵明国 http://m.39.net/pf/a_6866320.html

在各种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

我们看到女性都喜欢化一种红红的妆容

名为“时世妆”

生活在盛唐的女人用这种推陈出新的打扮

宣示着自信、独立与开放

白居易为此赋诗: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这个有趣的妆容其实是来自当时吐蕃的一种面妆习俗

——“赭面”

年前

这样一个来自雪域高原的小小习俗

竟传播到汉地

并引领了当时东亚大陆最流行的时尚

“赭面”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妆容?

唐朝的女子为何争相效仿?

今天为你一一解答

赭面是怎么化出来的?

“赭面”是吐蕃时期西藏,将一种名为“堆加”的护肤品涂抹在脸上出现的赭红色妆容。

制作“堆加”的原料十分丰富,是用茶叶、蜂蜜、红糖、酥油、五灵脂等,加入牛奶或奶渣水浸泡调制而成的。

▲五灵脂

茶叶里有叶绿素、维生素,牛奶、酥油、蜂蜜有滋润皮肤的作用,五灵脂是栖息在悬崖上的蝙蝠粪便,有活血化淤、保持皮肤细嫩的作用。用它们调制的护肤膏,有抵御风雪严寒的特殊功能。

▲酥油

现在的昌都,有一些牧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妇女脸上涂着一层赭红色的“堆加”。面膏涂得很厚、很浓,根本看不出本来的肤色,也看不清她们的表情,只有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在面具般的脸上忽闪忽闪的。但只要将这层赭红色的“面具”洗掉,自然是美丽无比。

妇女涂面(藏族)青海玉树?庄学本

现在西藏已经很少有人擦“堆加”,因为“涂上去太吓人了”,不知道堆加的人会以为他们是把血抹在脸上了呢。

“化妆”不分男女老少

按道理堆加作为护肤品被使用,大多都是以女性爱美为源头,而“赭面”却不分男女老少,是一种全民的习俗。

90年代,青海德令哈夏塔图发现吐蕃时期墓葬的棺板画赭面人物。

从这副棺板画中可以看到画中40余人人皆赭面,从侍者、骑者到帐篷里举酒杯对饮的王、王后,人们脸上的红色很清楚。

这说明“赭面”在当时是不分年龄、性别、尊卑的全民性习俗。此外,青海都兰县吐蕃墓三号墓出土的彩绘木箱画人物(射手、乐手)也有“赭面”。

乌兰县吐蕃壁画中同样发现有“赭面人物”。可见,“赭面”习俗在当时整个吐蕃领地相当普遍。

吐蕃王朝之后的10-12世纪”赭面“在西藏仍然盛行,如我们在定结县石窟壁画中发现不仅脸上有红色,脖颈也被涂有红色。(西藏自驾旅行线路,可添加梅朵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