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编者按:在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技术手段,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汩汩绿色电能,点亮中国能源转型之光。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联合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六个省区党报及其新媒体,共同推出全媒体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七省区近年来在开发建设新能源基地、加快能源转型,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实践、新经验、新进展。

03:18

视频|风光中国·甘肃篇

甘肃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金秋十月,甘肃电投集团金昌河清滩30万千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在河西堡镇北22公里外的金昌市区,由甘肃电投集团建设的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里,国家北斗导航数据服务甘肃分中心加紧建设,一条“云、存、算、智”一体运营的数据信息产业链正在拉长做深,并有力实现“绿电”就地消纳。

作为甘肃省“新能源”和“数据信息”两大产业链链主企业,甘肃电投集团把绿色能源生产和绿色产业集群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体系,推进风电、光伏、储能有机协同融合,源源不断用来生产零碳产品和服务,零碳工业园区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

这是甘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甘肃近年来立足资源能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努力培植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动能。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通渭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截至9月底,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万千瓦,占比达到50.01%,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甘肃境内特高压输电线路。(资料图)

甘肃风光好,绿电送全国。

甘肃是“西电东送”重要输送通道,4条特高压直流横贯东西,19条省际千伏线路与陕青宁新四省区相连。近年来,甘肃加快构建送端电网,全力推动特高压建设,通过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外送至21个省区市。年7月底,甘肃成为国家电网内首个实现电力交易全年按日不间断连续运营的省份,新能源企业进行电力交易更加灵活便利,进一步促进甘肃新能源行稳致远。

甘肃紧盯“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管理运营,一手抓新能源产业发展,使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新能源企业闻风而动,追光而进。

去年以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进武威九墩滩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的新型产业模式,让多亩荒沙地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甘肃电投集团联合省属企业加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推进西北最大的调峰火电项目常乐电厂建设,每年可带动亿千瓦时电能输送至华中地区。

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淬炼风、光电两大系列产品,“酒钢西重”牌风电塔筒走向全国市场。

兰石集团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今年上半年,兰石集团重装公司取得新能源领域订单15.31亿元,同比增长.61%。

目前,省属企业在新能源发、输、变、配、用、储等领域已具备制造与服务的优势,正构建“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格局。

今年,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决策部署,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落地。

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内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斌银

截至9月底,酒泉市正泰、阿特斯光伏组件、中复碳芯电缆、西安中车、东方电机风电发电机、江苏华纳机舱罩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宝丰集团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西部重工法兰生产、广东欧昊高效异质结电池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昌、武威、张掖等市州也分别围绕储能产业、光伏治沙、制氢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带动作用。

当前,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布局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的政策,为甘肃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甘肃统筹解决消纳、外送、调峰、并网、产业等相关问题,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在持续提升酒湖直流工程外送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实施“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工程。全面提升储能调峰能力,编制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规划站点27个、总装机规模万千瓦。全面提升就地消纳能力,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制造业、大数据产业、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推进“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真正实现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

河北“风光”无限“绿电”生金

02:07

视频来源:河北日报

河北日报记者冯阳

9月22日15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鉴衡实验基地,启动按钮按下,国内首台最大单机容量陆上风力发电机组一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实现新突破。

这是哈电风能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机组,单机容量功率范围涵盖6.75MW至8MW。“张北地区拥有充足的风力与光能,为我们新机型风场试制提供了绝佳应用环境。”项目负责人高贤慧说。

高空之上,巨大的风轮叶片迎风旋转。一般风速超过每秒3米,风电机组就能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高贤慧介绍,新机型单台机组预计年上网电量达到万千瓦时,相当于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可供一辆新能源汽车绕赤道行驶圈。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年7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由此肩负起为国家推进能源革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突破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

7年多来,张家口强力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目前,华能、大唐、华电等发电企业纷纷布局张家口,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万千瓦。“风的故乡、光的海洋”已成为张家口新的代名词。

然而,在清洁电能领域,仅仅解决发电还不够。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特征,使得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成为世界性难题。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被交口称赞的故事,也是张家口突破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样本。

张家口绿色电力如何输往北京?破题的密码就蕴藏在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中。

该工程投运两年多来,通过将张家口大规模、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进行多点汇集,形成稳定可控的电源,每年可向北京输送亿千瓦时的绿电,相当于北京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年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同样投运两年多的,还有张北—雄安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利用特高压电网,张家口市可以把清洁能源输送到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京津冀和华中负荷中心。今年1至8月,张家口已向雄安新区输送.51亿千瓦时的绿电。

在国内首创“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形成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规模化储能技术示范……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勇于探索,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一个个攻坚奇迹、一次次破冰之举。张家口强力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成为河北加快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河北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发、输、储、用”全产业链条。

规模开发成效显著——着力打造张承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唐山、沧州、沿太行山光伏发电应用基地,推进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风光电集约开发利用。截至年8月底,全省风光电总装机.6万千瓦、居全国首位。今年1至8月,全省新能源发电量.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2.1%。

消纳能力大幅提升——在建成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以及张北—雄安千伏特高压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同时,加强新能源储能建设。全省在建抽水蓄能规模万千瓦,其中丰宁抽水蓄能规划装机万千瓦、被称为“超级充电宝”。年,河北风电、光伏消纳利用率分别达到95.4%、98.2%。

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十三五”期间,全省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亿千瓦时,替代万吨标准煤,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约1.8亿吨、8.9万吨、8.2万吨。新能源产业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全省42个国家级贫困县共建设光伏扶贫项目个、.3万千瓦,帮助29.1万户贫困人口脱贫。

大美青海“风光”好

03:01

视频|风光青海(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日报记者咸文静

今年6月26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光伏发电园区与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正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

作为青海省重点建设的两大新能源产业基地之一,海南州已建成和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为万千瓦,形成了水、风、光、储、地热“五位一体”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这不是海南州的“好风光”第一次获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