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在柴达木 ——“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见闻 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装饰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本报记者马振东摄 初夏的阳光,伴随着徐徐的微风,照在人身上除了温暖还有几分灼热。 5月19日一大早,人们聚集在德令哈中心花苑,等候“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活动的开幕。 时间尚早,活动未正式开始,广场四周特色产品展销台已是热闹非凡。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鬼斧神工的天然奇石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游客。 “辽阔的柴达木盆地被誉为祖国的‘聚宝盆’果然名不虚传,这么多的好东西真是让我挑花了眼。”来自重庆的林枫晚这些天正和朋友们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驾游,途径德令哈时听说正好有活动举行,便决定在此多停留一日,好好了解一下海西风土人情。 “我的爷爷、外公都曾支援过柴达木建设,小时候常听他们讲起在瀚海戈壁中抛洒热血的故事,这次自驾游就是为了看看他们当年奋斗过的热土。”聊起为何选择海西作为自驾游目的地,林枫晚道出了自己与柴达木的特殊情缘。 看着如今这么多外地游客走进柴达木、了解柴达木,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李文敏内心充满自豪。 “十几年前在外地上大学时,说起德令哈好多人都不知道,少数了解的也仅仅知道德令哈是一座地处偏远的高原小城。如今,每到夏季来德令哈旅游的外地人数不甚数,不少当年的同学纷纷向我了解,要来德令哈旅游一番!” 正聊着,广场南边徐徐开来的正在调试中的德令哈轻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那车样子好漂亮啊,没想到德令哈还有城市轻轨呢。”人群中议论纷纷。话没说完,十多个身着蒙古族服饰的美女、帅哥在轻轨车站旁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流行乐和蒙古舞相融合的“快闪”艺术。整个广场立刻徜徉在美妙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之中。 一曲舞罢,伴随着舞台中央大气磅礴的柴达木文旅融合宣传片,备受期待的“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序幕。来自省内外的嘉宾、旅游爱好者、作家、学者、演员、媒体记者以及热情好客的德令哈市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开幕式盛况。 启动仪式上,诸多活动接二连三,叫人目不暇接。精彩的文艺演出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自信、开放的柴达木;全省涉旅企业代表、海西旅游协会、文明旅游志愿者发布的倡议,更展现了海西发展文旅融合的坚定决心。 “着力开发休闲度假、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巴隆野生动物观光游、柏树山户外攀岩、雅丹地貌徒步走、昆仑山野外探险及温泉养生度假游等新业态旅游特色产品……”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书记孙立明的致辞描绘着投资海西旅游业的独特前景。 舞台上活动还在进行,舞台下海西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刘为民向记者讲述着海西州未来的雄心壮志。 “下一步,海西州将以‘中国旅游日’青海分会场系列活动为契机,秉持‘文旅融合·美好生活’理念,努力把海西打造成‘文化旅游名州’,让‘祖国聚宝盆,神奇柴达木’成为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黄金目的地。” 启动仪式结束后,参观柯鲁柯农垦文化风情小镇、可鲁克湖景区等一系列旅游观光活动正式启程,相关公益惠民举措,包括景区门票减免、公益性文艺演出、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也正式拉开帷幕,让广大游客尽情体会柴达木无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作者:马振东来源:青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