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21727.html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是曾经乡村卫生院的老三样,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到诊所只能拿到几片感冒药,从曾经的“药铺子”到如今设备齐全的“大医院”,说起民生改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周边乡镇的乡亲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乡镇医疗条件的大变化。 距离德令哈市区以南20公里的尕海镇下辖一个社区11个行政村,距离市区远看病不方便,曾是这里乡亲们最大烦恼。 其实镇上有卫生院。“我们尕海卫生院成立于年,设施条件只是相当于一个乡村诊所。诊疗仪器就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由于医疗条件差,各种疾病经常流行,大一点的疑难病没法诊断,病人就必须医院跑。”曾在卫生院工作三十余年的老职工曲泰说,医院里最多只能治治感冒伤风之类的小病。 如今,走进尕海镇卫生院,整洁安静的环境,专业的护士大夫,“老三样”还在,各类先进的医疗器械也是应有尽有。 从卫生院负责人安云口中得知,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尕海镇卫生院占地面积达到平方米,全科诊室、健康教育室、预防接种室、妇保室等科室配备齐全。心电图、B超机、制氧机、健康一体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显微镜、尿分析仪等各种医疗设备也是一件不差。全镇还建成了1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村民小病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看好,根本不出镇。 在全科诊室,护士正在给前来咨询就医的温明海交代医嘱,说起这些年卫生院的变化,老温指向窗外:“你看远处那还没拆的平房就是以前的卫生院。”顺着温明海手指的方向,是一栋早就废弃了的低矮土房。 “我在尕海已经住了50多年。刚来的时候我们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洋芋蛋’。以前医疗条件很差,好多病都看不了。现在只要不是大病基本都能在家门口治疗,还有医疗保险,自己也掏不了多少钱。”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温明海需要定期检查,这一切在卫生院就能做,常年要吃的药医保报销后也花不了多少钱,他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老两口带着孙子生活,看小病不用出村,孩子们也放心。 和温明海情况相似的还有刘全德,老家在江苏的他,父母老一辈人都在原来的德令哈农场工作,自己就出生在柯鲁柯镇,也在德令哈农场一大队工作过。“医院叫‘医院’,医院环境特别简陋,大病小病全靠一把止痛药,现如今你瞧瞧,咱们卫生院可是应有尽有,我都医院了。” “十三五”以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医疗、大病和农村医疗保险,让百姓即便患大病到大城市治疗再也不用担心费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反映的不仅是就医条件的变化,见证的也是人民健康指数、幸福指数的快速提高。 在蓄集乡,针对牧民游牧的特点,在设立6个常驻卫生室的同时还设立了2个流动卫生室,通过流动服务,使牧民看病更方便,卫生院“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为辖区农牧民群众提供了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全方位医疗卫生服务。 从“老三样”到现如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医疗器械,持续的民生改善让从前看病没有保障的乡亲们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