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边听着黛青塔娜的声音,一边整理关于海西的资料,真的是一种享受。终于在两个白昼的查阅、整理与编辑之后,小编做好了为各位介绍海西的准备。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承载了太多美丽的景色,美好的传奇,小编一边敲字,一边沉浸。真想亲自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哪怕饱经风霜,哪怕风餐露宿,也在所不辞。这片金色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故事,到处都是高原最真挚的情,让人目不转睛,让人流连忘返。

(图为青海湖边的黛青塔娜)

(图为青海湖边的黛青塔娜)

在此,小编先说一两句题外话。开篇提到的黛青塔娜是一位出自德令哈的歌手,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就被融化了。清澈到极致,空灵到尽头。来自草原的寂静天籁,别无所求的灵魂之歌,就是这样一位歌者,我听着她的声音,慢慢打开海西的大门。如果你也对民族音乐感兴趣,不妨去听听她的声音,真的是可以纯净内心,洗涤铅华。

图为青海地图

图为海西地图

正如上图所示的地图,海西在青海的版块里,占了很大很大一片,她是我们青海兔的脊背,在青海的西边,闪烁着她独一无二的光芒。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青海省的西部,是青海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由于位于青海湖以西而得名。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毗邻,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辖德令哈、格尔木两个县级市,天峻、都兰、乌兰三个县以及冷湖、大柴旦、茫崖三个县级行政委员会。总面积平方千米。

海西历史悠久。古为西羌地,两汉时今海西东部为先零卑禾等羌人部落活动范围,西部属“若羌国”。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置西海郡,今海西东部属之。王莽末郡废,复为羌地。东晋后期,今海西西部为吐谷浑属地,东部为鲜卑乙弗国地(后并于吐谷浑)。吐谷浑首领拾寅在位时(约公元年),曾在白兰(今都兰县诺木洪一带)修建城廓,至吐谷浑伏连筹即位期间(公元—年)曾建都于今海西境内,后移置伏俟城(今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洽古城)。从民国24年至民国30年(公元—年),生活在新疆的部分哈萨克族先后迁入今海西州境内落居。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驻地察汗乌苏),辖今海西州全境,直隶青海省。年9月26日撤销都兰县,设立县级“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年1月25日改建为专区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驻察汗乌苏),年12月12日更名为“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年1月,海西州人委由察汗乌苏迁驻大柴旦与“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年8月26日撤销“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全政区称“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年5月21日定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年海西州辖2市(格尔木,德令哈)、3县(都兰、乌兰、天峻)、3个行政委员会(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共4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的31.23万人。年2月21日,撤销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设立怀头他拉镇;撤销郭里木乡,设立并命名为尕海镇。撤销天峻县天棚、关角2乡,合并设立并命名为新源镇。撤销都兰县夏日哈乡,设立夏日哈镇。撤销乌兰县巴音乡,并入茶卡镇。年底,海西州辖3个街道、14个镇、27个乡,个村(牧)委会、32个居委会。年底,海西州辖8个街道、14个镇、27个乡,个村(牧)委会、63个社区居委会。

图为德令哈收费站

不怕大家耻笑,小时候小编分不清德令哈和格尔木,总觉得他俩是同一个地方。但在今年两去德令哈之后,便是对他记忆深刻,这里虽然荒凉,但透着悠扬的高原之风。这里虽然寒冷,但不失人间温暖。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建政于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市区海拔米,截止年,人口近10万,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民族。

图为德令哈全景

德令哈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蒙古族和藏族的身影。他们各执自己民族的语言,充满了各自民族的味道。就连自小在西宁长大的我,都从没感受过这么浓厚的民族气息。

走过德令哈的街道、河流、公园、商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德令哈的母亲河巴音河了。巴音河,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巴音河纵贯德令哈市区,是境内最大的河流,被称之为德令哈市的“母亲河”。她源出祁连山系哈尔拜山南坡,流经泽令沟、尕海、戈壁等地,最后注入克鲁克湖,全程余公里。她无私地养育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正是她的存在才使这座戈壁城市有了活力。站在柏树山上俯视全市,城在林中,水在林间,巴音河犹如森林中的一条河流,而人也仿佛是置身于林与水之间的精灵。

第一次看见巴音河是在夜里,巴音河两岸的灯都亮着,把河面照耀的五光十色,因为街面基本没人了的缘故,巴音河显得格外的宁静,像一个母亲一样守护着她的孩子们。河面甚至连一点涟漪都没有,静的那么深邃、悠远,我坐在车里看着巴音河一点点的消失在视线里,脑海里却无比清晰的浮现出她的样子。

图为美丽的巴音河

白天的巴音河就透漏着一点喧嚣了,在河边散步嬉戏的人稍稍多于夜里。河面的风带动着河水荡起微微的波澜,那样蔚蓝,那样清冽。呼应着天空,沁人心脾,赏心悦目。

小编去过两次德令哈,却没能一睹可鲁克湖的风采,实在是一大遗憾。可鲁克湖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约50公里的怀头他拉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它们就象是两面熠熠闪亮的巨大宝镜,镶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间。

图为可鲁克湖

可鲁克湖(可鲁克淖尔)是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也有人说是“水草茂美的地方”。发源于德令哈北部柏树山中的巴音郭勒(郭勒蒙古语意为河),流过多公里后,形成了这个面积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米多、库容4亿立方米的湖泊。这里水草茂美,是柴达木盆地里的一个好地方。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巴音郭勒的水在湖中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流入与它相通的另一个湖──托素湖。

图为可鲁克湖

鲁克湖和托素湖虽然相距很近,而且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然而它们的姿态、风貌和性格却迥然不同。可鲁克湖属于微咸性淡水湖,湖床低洼不平。巴音河的水常年带着大量的牛羊粪和其他有机物注入湖内,使湖底变得泥质肥厚,杂草丛生,尤其是浮游生物极其丰富,而这些都是鱼类天然的饲料。所以湖中土种湟鱼和条鳅属鱼类很多。可鲁克湖水色清澈,湖面平静,景色绮丽旖旎。托素湖则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很少,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

听人说,可鲁克湖非常美,但也十分寒冷。哪怕在盛夏里去,还是会感到阵阵凉意。湖面时常荡起波澜,风徐徐的吹,吹的人神清气爽。若是下次还有机会去德令哈,小编一定不能错失良机。

图为德令哈外星人遗址

德令哈还有一个非常传奇的地方,那就是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了。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位于柴达木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有个UFO的标记,这就是传说中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中国首个“怪圈”惊现青海德令哈外星人遗址附近,自古“麦圈”现象都只出现在西方国家,如今在中国境内的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出现一巨型“沙漠怪圈”。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德令哈市出来沿国道敦煌方向,约40公里,路上有明显指示标志,是一个UFO的标记,这就是传说中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这座传说中的“外星人遗址”位于柴达木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白公山北邻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这是当地著名的一对孪生湖,一淡一咸,被称为“情人湖”,留有美丽动人的传说。

图为德令哈外星人遗址

在中国境内的青海省德令哈地区出现一巨型“沙漠怪圈”,据当地目击者称,一夜之间在沙化的牧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直径近0米的巨型圆环图案,怪圈不但是规则的圆形,其中还有复杂对称的图案,图案的边缘相当的精准。此怪圈比一般40—米直径的“麦田怪圈”要大很多,也更为壮观。

看到这里,相信一些对外星人研究感兴趣的人,有点坐不住想要来一探究竟了,小编也着实好奇,不过还是有点小小的恐惧,毕竟外星人这一领域实在未知,探索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在里面。

图为怀头他拉岩画

海西这个神奇的地方,有很多流传千年的岩画,而德令哈偏偏就有一个这样的地方,那就是怀头他拉岩画。怀头他拉岩画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初步测定,岩画的创作时间是北朝后期和隋唐时代。岩画制作技法精致,绘制风格独特,表现内容广泛,包括动物、人物、狩猎、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爱等方面的内容。岩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弥补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而造成的文物、文献史料不足的缺憾。

图为托素湖

刚才带领大家一睹了可鲁克湖的风采,那她的姐妹湖托素湖一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托素湖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托素湖为咸水湖,面积为hm2。在距湖西北岸约4.6和6.1km处的水面上有两个面积为13和hm2的岛屿。区内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干旱。风蚀严重,蒸发强烈,水源补给日渐减少,年平均气温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3.l;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可达.5h,年降水量mm,蒸发量多.2mm。

图为托素湖

托素是蒙古语,即“酥油湖”的意思。托素湖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气温较高,湖水的蒸发量很大,水中的含盐量增高,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也很少。托素湖湖面辽阔、湖岸开阔,无遮无拦。风平浪静时,湖面烟波浩森,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浪花飞溅,拍岸有声,动人心魄。

图为阿力腾德令哈寺

在这个藏族居多的城市里,也少不了藏传佛教的寺院了。阿力腾德令哈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阿力腾寺院始建于清宣统二年(年),由塔尔寺赛多活佛创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法兴旺洲”。寺院总占地面积.2平方米,经堂一座(平方米),寺内藏有珍贵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现迁于德令哈市河东幸福路北侧,座向朝东,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处幽静,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

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海子写的关于德令哈的诗,我相信我还没有说,大家就已经猜到了吧,没错,就是那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海子的诗中,德令哈是孤独的、荒凉的、空寂的、悲音不绝的。我不知道当时的海子究竟遇到了什么,但整首诗确实太过悲凉,小编专门把这首诗找了来,和大家一起鉴赏,看看海子笔下的德令哈,感受海子当时的心境。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图为德令哈海子诗歌陈列馆

在德令哈还有一个海子诗歌陈列馆,小编看见过,但没有进去过。我相信,在里面最醒目的位置,一定陈列着这首《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德令哈总的说起来,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筑物都比较集中,而没有建筑物的地方就都是大片大片树林了。德令哈气候比较干燥,尤其突出的是那里整天整天都在刮风。小编还记得五月那次的德令哈之旅,下午两点左右就开始起风了,在青藏高原待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一刮风,地上的尘土也会连带被刮起来,吹的人睁不开眼睛,德令哈也是如此,甚至更甚于西宁。那里的人不论大人小孩,出门都会必备口罩,但虽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脸上有或深或浅的高原红,但也正是这些高原红,才体现出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小编再加一句,德令哈的羊肉好好吃!)

图为格尔木火车站

真是不愿离开德令哈,但我们不得不往下一个目的地进发了,那就是我们高原上的“水都”格尔木了。为什么小编在这把格尔木称之为“水都”呢,因为格尔木是一个河流密集的地方,而格尔木这三个字也是蒙语的音译,也正是河流密集之意。

图为格尔木全景

格尔木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在格尔木市东公里的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有一处青铜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诺木洪文化”,其时代约为中原的西周时期,距今多年。那时人们从事农业与畜牧业,饲养的家畜有羊、牛、马、骆驼等。人们身着毛布衣服,脚穿牛皮鞋,佩带各种装饰品,居住的是有榫卯结构的木建筑房屋。劳动之余还吹奏骨笛娱乐。诺木洪文化是中国西部古代民族羌人部落游牧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羌人与青新交界一带的“若羌”关系密切。

图为西王母瑶池

在格尔木,值得一提的便是西王母瑶池了。西王母瑶池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市区公里,海拔多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达米,湖面呈如意形,是道教信徒不远万里来此朝拜的目的地。

湖旁有一平台,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距黑海不远处是《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神秘而又海拔最高的西王母瑶池。立有“西王母瑶池”纪念碑石。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特别是台湾和港澳同胞,到此朝拜寻根者甚众。触景生情,也确实感受到昆仑神话妙不可言的韵味。

图为格尔木胡杨林

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到处都是神话。而令人为之一振的怕是要属格尔木的胡杨林了。海拔0米的高原上,有这么一片令人瞠目结舌的胡杨林,着实惊叹。

沙漠中的胡杨林林立在高原上,金光灿灿,举世闻名。

图为纳赤台清泉

图为纳赤台清泉

而就在这高原的“水都”上,有一列清泉。那就是纳赤台清泉。纳赤台清泉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约94公里的青藏公路边,在昆仑山系的沙松乌拉山和博卡雷克塔格尔山之间,昆仑河北岸,亦称昆仑泉。此清泉虽处在海拔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一年四季从不会封冻,为昆仑山中第一个不冻泉。纳赤台泉水量大而稳定,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气体,被人们誊为“冰山甘露”。

图为察尔汗盐湖

在青藏高原这么寒冷的地方,有一列这样不会冰冻的清泉,真是叹为观止。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坐落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察尔汗盐湖了。察尔汗盐湖中有好几个奇特的湖中套湖,一环套一环,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湖中湖”。察尔汗盐湖的奇观万丈盐桥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上的平整宽阔的公路,这座桥造型独特,与众不同,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全是用盐修成的,素称“万丈盐桥”。盐公路光滑平坦,与柏油马路并无两样。路面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即可填平。

图为唐古拉山口

万人皆知的唐古拉山脉,这个时候也要闪亮登场了。因为小编在之前高原上的山篇已经大致介绍过唐古拉山脉了,所以这一期小编要介绍的便是在格尔木附近的唐古拉山口了。唐古拉山口为青海、西藏两省(区)分界线,海拔约米,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距青海省格尔木市公里。山口立有为修建青藏公路而献身的人民解放军雕像纪念碑,海拔高度碑以及“军民共建兰西拉光缆工程竣工纪念碑”。

图为玉虚峰

唐古拉山脉绵延不绝,而唐古拉山口更是气势磅礴。有了山口,小编不得不介绍一个山峰给大家认识了。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玉虚峰。玉虚峰海拔米,距格尔木市区公里,地处昆仑中段主脉的北麓,是道教尊神原始天尊的道场、姜子牙曾在此师从原始天尊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被誉为“道教的洞天福地”“神山之最”,也是道教朝觐中心之一,道教昆仑派的主道场。

图为三岔河铁路特大桥

接下来小编带大家看看这座屹立不倒的大桥,三岔河铁路特大桥。三岔河铁路特大桥是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铁路特大桥,海拔多米,全长.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第一高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有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介绍了这么多当地的景区,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盘饕餮盛宴。你们看,蒙族的那达慕正向我们款款走来。格尔木市的蒙古族以“那达慕”盛会是传统节日之一;传统习俗中,主要是人在一生中要过三大喜事,举行“婴儿洗礼”、“剪发礼”、“结婚仪礼”,还有祭火、祭天、祭山、祭敖包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和习俗。藏族的文体习俗有赛马、赛牛、藏棋、对歌、拉伊、藏舞、藏戏、藏历等。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掸尘、除夕、送年、中秋节等。市区居住的回族,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图为那达慕现场

伴随着那达慕盛会,我们此次的格尔木之旅也到此结束。但是您别急,都兰这座美丽的城市,即将浮现在您的眼前。小编第一次听到都兰这个名字时,觉得实在太好听了。青海这座城市蕴含着很多名字非常美丽的城市,都兰就是其中一所。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截止年,总人口近10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察汗乌苏镇,距州府德令哈市公里,省会西宁市公里。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7℃。都兰县辖4个镇、4个乡,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都兰县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班禅行辕——香日德寺。格鲁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禅行辕由六世班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年)坐落于戈壁绿洲之中。历来为接待班禅等宗教界上层人士往返于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禅均有在这里居住过。

图为热水古墓群

这里也有一座高原上的金字塔:热水古墓群。热水墓群有大小古墓0余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织锦袜、丝织品极为珍贵,是我国年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墓葬群中的血渭1号大墓系全国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察汉乌苏河北岸山前洪积扇平台上,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走过乌兰,我们来到了她的同胞姐妹乌兰县。乌兰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地理坐标为东径97°01′~99°27′,北纬36°19′~37°20′,县境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

乌兰县四周环山,中间平坦,北有祁连山支脉,海拔~米,南靠昆仑,海拔~米,由东向西有茶卡契墨格山、柯柯赛山、布依坦山、茶卡南山、哈里哈图山、希里沟南山、牦牛山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波浪形狭长倾斜走向,平均海拔米左右。南北大山的褶皱将县境切割成茶卡盆地、希赛盆地和卜浪沟盆地三个闭流性山间盆地。

乌兰县的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和地域文化,在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构成了一幅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图画,与中华民族文化交融辉映,展示着其瑰丽的风采。

图为都兰寺

乌兰有座都兰寺,这样说起来仿佛在说绕口令。都兰寺位于乌兰县县城以东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属清朝遗迹,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有僧侣46人,房屋87间,先后有8名活佛在此转世。现有九十处座禅前均有大量的柏树遮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八进津呼图克图,座禅前有一株圆柏树,树冠极像心脏,微风吹拂似心脏在卜卜跳动,全树青翠欲滴,生意盎然,是信徒朝拜的圣物。

图为茶卡盐湖

当然了,不得不提的便是乌兰的茶卡盐湖了。茶卡盐湖位于茶卡镇,“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的意思,也是青盐的海,高原独特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茶卡盐湖独特的自然风光,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为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新型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小编在江河湖海篇也已经详细介绍过茶卡盐湖了,这举世闻名的湖泊,便是坐落在乌兰,为美丽的乌兰更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

别看乌兰县不比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地盘大,但这里还有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乌兰县东北20公里的哈里哈图山,总面积.5平方千米,是柴达木盆地中分布最集中,面积较大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7.8%,林草覆盖率达95%,保持着良好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

金子海也是乌兰不得不介绍的地方。金子海,蒙古语意为金子泉(阿东木拉古湖),相传成吉思汗领兵经过此地,向北朝牦牛山走了步后,又走了9步坐下来饮酒,饮酒后金盏化为金子海;经传牦牛山上下来一对金羊,到湖边饮水,尝水甘甜,再不愿回山而入湖,故成了金子海。金子海既不是海,也不是一潭死湖,是一眼泉水,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南80km,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呈梳形,西向为梳背,梳齿向东。

图为希里沟清真寺

在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有一座非常出名的清真寺,希里沟清真寺。是乌兰县境内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寺院。该寺院初建于民国二十六年(年),后几经遭劫,几乎成了废墟。年,由当地伊斯兰教信徒集资重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是信徒集礼的主要场合。坐西朝东,南北长16米,东西宽10米。为砖木结构。殿内可容纳多人聚礼。清真寺正门坐南朝北建有木拿乃(鸣经塔)一座,内为正方形门洞,外观为六边形,共6层,高约12米。

这么快,我们的旅行已经进行到了天峻县。天峻县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东邻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是海西州唯一的牧业县,煤炭和畜牧业是主要产业。全县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年),辖3镇7乡,总人口4.7万余人(年),有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

天峻的地形可概括为:六大水、五大山、丘陵沟谷间平原,大小河四十三,湖泊沼泽连冰川;中部高,两头低,东南宽西北窄,形似楔;海拨高,天峻县最高海拨.8米,最低海拨米,相对高差近米,平均海拨米以上。

图为天峻山

在天峻不得不提的便是天峻山了。天峻县位于祁连山南麓,东距青海湖仅40余公里,天峻山是环湖13座名山之一,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东部门户。青海湖的母亲河布哈河从北部山区发源,县城西南的天峻山,山上松柏挺立,绿草铺地,山峰两侧的天峻沟和瞎熊沟里奇峰林立,离县城55公里处的秀龙沟,被天峻人自豪地称为“青藏高原的小九寨沟”。这条峡谷总长26公里,四面环山。天峻山植被良好,山北是灌木丛,山南是松林。

看过山,我们再来看看水。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又称黑海,湖泊面积平方公里,湖面海拔米,属咸水湖。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该湖由发源于高峰达5,米的周围山区的许多小河流供水,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这是祁连山腹地水草丰美的一块地方,主要植被为芨芨草、猪毛蒿、阿尔太针茅、冰草、木本猪毛菜、里海盐爪爪和牛漆姑草的高原草甸植被,是湿地鸟类雁鸭类、鹬类和鸥类的重要繁殖地,湖中有大种群的湟鱼生存。

海西第二个具有岩画的地方就此出现了,上一个大家还记得是在哪里吗?没错就是德令哈,而天俊也不逊色,有他自己的鲁芒沟岩画。

图为鲁芒沟岩画

鲁芒沟岩画位于天峻县天棚乡之西南,沟为东南-西北向,沟口处有西宁-天峻公路横穿,沟东西两侧均为高山,山间和沟谷间牧草丛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在沟内约4公里处东侧为石山,石山根部为山体溃塌而落下的大石块,这些石块表面有一层油黑发亮的氧化面,岩画就制作在这些大石块上,共有3处,分别刻在3块相距不远石面较平的大石块上。

图为石经寺

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一座出名的寺院,当然了,天俊也不例外。青海天峻石经寺位于天峻县城东北方,离县城约18公里处。年建成,在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即甘珠尔)大经部,庄严经部、佛像尊。石经墙为高2米、宽1米,周长米的正方形经院。整个石经院由“甘珠尔石经院”、“时轮佛塔”、“石经佛龛”、“巨锅长明灯”四部分组成。

因为海西这些比较偏远的地方都比较人烟稀少,所以我们的行程自然也就放快了进度。看,前面不远处就是冷湖了。

冷湖地区历史上无建置,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冷湖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年12月,青海省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在冷湖设立“柴达木行政委员会冷湖办事处”,年9月,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在柴达木设立格尔木、大柴旦、冷湖三个县级市,年来,调整国民经济,精简机构和下放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撤销冷湖市,改建冷湖镇。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销冷湖镇,改建冷湖行政委员会。下属职能机构有办公室、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社保局、就业局、民政局、审计局、财政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局、交通和建设局、社会发展局、计划经济统计局,5年11月政府职能机构计划经济统计局改为发展改革经济和统计局。其主要职能:研究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宏观指导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负责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搜集、整理、提供全区性的统计资料。

因为小编也没有查到关于冷湖非常著名的景点和民俗,所以只能献上几张冷湖的美景照片供大家欣赏了,若是谁有知道更多关于冷湖的内容,告诉小编,小编一定会第一时间加进去供大家欣赏的。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要为大家打开大柴旦的大门了。小编第一次听说大柴旦是在德令哈的时候,那时路边有路标,距离德令哈公里的地方,就是大柴旦了。原谅小编见识短浅,但现在小编对大柴旦已经略有了解,断断是不敢忘记了。

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辖县级行政区。青新(国道)、柳格(国道)公路和青藏铁路贯穿全境,其中国道和国道于柴旦镇交汇。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柴旦镇,东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约公里,距省会西宁市公里,南距格尔木市约公里,西北距甘肃省敦煌市公里,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

大柴旦行政区海拔在—米之间,平均海拔米以上。区内山高水净,风光独特。大柴旦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贫地特有的现代自然荒漠景观,其中南八仙雅丹地貌地最典型、最奇特的地貌之一,有“帝王坟”、“千军帐”等自然景观。

最后小编要带大家来看看坐落于青海最西边的小镇,茫崖镇了。茫崖镇位于中国青海省北部。有汉、藏、蒙古族等。位于行委辖区中部,西、北接新疆自治区。距花土沟镇70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区内无村、居委会。驻有茫崖石棉矿为主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年设茫崖工作委员会(县级行政区),年改设茫崖镇。直辖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图为茫崖

茫崖镇地处柴达木盆地最东缘,海拔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0~2℃,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气候极端干燥,水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矿产资源主要有、锌、盐、石膏等,尤其盛产石棉,是中国重要的石棉生产基地。是青海省新兴的工矿镇,有石棉厂等工业。有公路通冷湖镇、茶卡、敦煌、格尔木市

茫崖镇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地处阿卡腾能山与阿喀祁漫塔格山之间。西北缘山呈峰叠的阿尔金山,南依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脉,是青海与新疆的交界之地,为青海省西北门户。地理位置为北纬38°19-38°29,东经90°06-90°47之间。镇区三面环山,由西向东,地势渐低,趋于开阔;东去70余公里处于茫崖行委驻地花土沟。“茫崖”乃蒙古语,意义为“额头”,因地处茫崖地区而得名。

茫崖镇属茫崖行委管辖,镇区面积2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3米。公路是茫崖镇对外交通的唯一依靠。由茫崖镇向西,经若羌、过库尔勒,行公里,直达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茫崖镇是青新公路的枢纽。向东,经冷湖、大柴旦,行程余公里,抵海西州驻地德令哈。再由此径直向东余公里抵省会西宁。青格公路全长公里,联络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是青海入藏之路。历史上的茫崖镇,即今日茫崖工、行委的前身,其地域面积为4多平方公里。

小编特意为大家准备了青海地图和海西州地图,大家可以对照地图仔细研究一番。带领大家走了一遍海西,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但小编实在为之震撼。越是挖掘青海,越是觉得青海伟岸而温柔。走过海东,路过海西,下一站将往海南进发,不知道海南到底会有怎么的景色等着折服我们。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小编先去海南探路,大家要跟上啊。

关于·About

订阅与联系

①新浪微博

青海网欢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